郭婷婷 韦芳菊
摘要:一个学校的发展,要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它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它是得到家长、社会认同与支持的根本。我校打造二十四节气校园文化,构造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和让学校持续发展的体系,让孩子在探索与实践中且行且思,传承着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着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融合了天文学、气候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也影响着人们的起居、饮食、保健、仪式、风俗等方面。为了弘扬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我校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展节气教育活动,把气象、节气、农耕等活动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探索式、互动式、体验式”的“二十四节气”课程。本文重点探讨支持学校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展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应用。
一、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要解决意识的统一,即教师的意识一定要与学校意识相统一。需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思想,不要把自己仅仅看作是一名只上完课就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是要提高自已,让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个对社会、家人、朋友、别人有用的人,把自己变成一个“设计者”、“创造者”。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大局意识,有高尚的情操、奉献的精神、博大的胸怀。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温暖、快乐、幸福,并将这种爱不停地传递给他人,传递给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这才是我们心中的“教育”。我们学校就需要创造这样的教育,秉承“乐耕田园 创享童年”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在这种教育中自然浸润,在花香、鸟语、朗朗读书声、欢乐的游戏中,有滋有味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就是我校的灵魂,它具有自然地浸润到每‘位师生心中的魅力,并把它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永久传承下去。
其次是知识的重构。知识的重构一方面是纵线知识(教材、网络、现实)进行整合,将现有得教材版本和其他版本的知识进行整合,低年级与高年级的知识的整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材,让知识在纵线上丰满。例如“春分”到了,从春天的童谣歌谣到春天的散文、从苏教版语文课本的春到各种版本的春天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从低到高年段关于春的若干信息,让学生获得整个春天。另一个方面是横向整合,就是将关于春天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将诗词、民俗、科学、历史、艺术、游戏等关于春天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春天的体系,让孩子一提起春天,就倘佯在春天的欢乐里,永远说不完的碧空、青草、鲜花、河流、山川,纵横南北、贯穿东西、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春天留在孩子心里的永远是希望、是幸福、是美。
最后就是组织形式的重构。打破传统的写字格式,打造喜闻乐见的“节气文化”,采取阅读与制作、观察与走访、调查与研究、研学与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可以培养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语文和英语学习能力,可以培养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培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与发现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从感受先人高妙的生活智慧中,涵养着面向未来的品质。
二、环境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校园浓郁的节气文化,使之成为课程资源。我校利用空地开辟“习耕园”、“芒果园”和“生态温室”,种植花卉和瓜果蔬菜,让孩子们得以动手实践,能够直接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收获丰收带来的喜悦;“习耕园”里有学生手绘的二十四节气儿童画和二十四节气农谚介绍专栏,让孩子们驻足观赏;操场上是有趣的“节气跳房子”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各班教室走廊墙裙的“四季成果展板”,校园广播和LED大屏幕对应节气播放四季诗词、介绍节民俗和健康生活等小知识,更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在完成二十四节气课程大环境生态系统的同时,我校也注重二十四节气班级小系统环境的建设。 一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地理位置特点,利用阳台、走廊等位置进行绿化活动,打造自然生态班,带着孩子们根据四季的变化,种下了应季的花花草草和蔬菜,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和大自然互动,体验种植的快乐;二是在班级里打造自然角,营造微缩的大自然。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孩子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孩子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
总而言之,学校自然生态环境是二十四节气课程建构和实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将节气与孩子生活相联系的桥梁。没有环境的支持,二十四节气课程永远只是空洞说教,纸上谈兵。通过建构丰富、富有探究意义的环境,使其成为孩子自主探索、学习的阵地,推动课程的动态发展,并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探索与实践中且行且思
我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的父母大多以土地为生,孩子们也离不开土地,果树、大姜、蔬菜、农作物都是孩子所熟悉的,因此,学校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总领进行课程的整合,再合适不过。
学生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平台,知识金字塔中提到实践应用能掌握75%的知识;而实践之后将知识再教授给别人这样能掌握90%的知识。我校开展的田园教育理念下的节气课程,将学科知识综合成一个主题,将学过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进行体现。同时充分利用时间节点,利用节气、节日进行实践活动,并逐步将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融合到校本课程里,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活动,并根据时间节点让孩子去体验。用实践、用兴趣走进自然、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孩子喜欢、参与积极,在生态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创造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学会探讨、学会合作、学会搜集、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搜集、质疑、游戏、探索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反思、创造,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由之人。
参考文献
[1]邵芳,包晓萍,环境与学校课程[J].学前课程研究.2009. 12:17-19.
[2]王晓艳,张丽婷,以儿童为主题的学校环境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6. 08: 64-65。
[3]董双红,游兆菁,创设与课程整合的学校户外环境[J].福建教育.2016.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