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游戏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17:52:28陈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实践

陈哲

摘 要:乡土游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学,符合低段学生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学习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有效性,能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乡土游戏为研究对象,着重乡土小游戏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乡土资源、乡土游戏、实践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学校体育的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学校体育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因此寻找更多的合适的体育教学资源是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可以为学生体育游戏活动提供大量低成本的活动材料,一丛野草、一块田地、一条水渠等都可以成为户外游戏活动的材料。因此,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游戏进校园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愉悦地发展。

一、利用资源,重拾乡土游戏

(一)乐在乡土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

乡土小游戏融入课堂,是要利用它的具有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开展教学。乡土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有着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的干预,没有硬性的规则束缚,心情是放松的,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娱乐的效果。游戏中的竞争,例如“踢毽子”:踢毽子的花样很多,可以一个一个轮流踢,也可以分成两组打擂台,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比赛单腿踢,大家轮流踢,看谁一次性踢的次数最多,这又使她们可以充分的初步理解社会的规则意识,可以毫不拘束的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建立起团体协作的观念。

(二)学在乡土游戏中,培养学生活动能力

乡土小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乡土游戏种类繁多,适当提取一些并加以改编成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车轮滚滚”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学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抓包”、“弹球”、“跳房子”等游戏,使学生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三)玩在乡土游戏中,丰富课程内涵

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科学有效地选择乡土小游戏充实教学内容,是“以人为本、健康发展”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主体需求的重要保障。乡土游戏化的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在改编现有乡土游戏素材成为合适学生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应多留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大胆的、创新的、自由的改编体育活动的一些比较有效果并且合理合适的锻炼方法,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去传播和玩耍这些乡土游戏,让学生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眼里最受欢迎的游戏,而不是训练方法。

二、整合开发,让乡土游戏走进校园

(一)依托乡土资源,生成特色体育游戏

農村一年四季都是一个天然的体育场,广阔的田野、交错的水沟、弯弯曲曲的小道,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既锻炼了学生体能,又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

(二)挖掘民间游戏,发展体育游戏

1.语言类

乡土小游戏是在民间发展流传起来的,聪明机智的劳动人民将传统民谣儿歌和游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民谣儿歌游戏,这一类的乡土小游戏我们称之为语言类乡土小游戏。比如“编花篮”,人们一边玩编花篮,一边唱着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数字唱到越大,说明游戏坚持的时间越长,玩游戏的这组人越厉害。跳皮筋的时候也会跟着歌谣的节奏,比如很流行的“马兰花开”,“采棉花”等等。

2.技巧类

在乡土小游戏中,有一些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技巧类游戏,最为广泛常见的“踩高跷”、“滚铁环”、“稳凳”等,这些游戏中的技巧,把上下肢的运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能有效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对抗类

对抗类项目在体育中很常见,通常由双方组成的具有抗争性的活动。乡土小游戏中的对抗性游戏同样很普遍。比如“斗鸡”、“推手”、“拔河”、“摔跤”等,体现了民间游戏的粗犷和豁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优良品质。

(三)实践乡土游戏,整合资源循序推进

1.加工整编,让乡土游戏教材化

丰富多彩的乡土小游戏,对于体育课堂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但是充满民间乡土气息的游戏要融入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与整编,把零散的乡土小游戏分类,并归纳到试用的体育单元教学内容中,最后编印游戏材料,以让乡土游戏教材化。

2.考虑实际,让乡土游戏科学化

在准备的乡土小游戏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则和器材。如在玩“抽陀螺”的时候,为学生准备大小不同、长短不等的陀螺和绳子,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问题,寻找出最适宜自己使用的陀螺和绳子,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灵活多变,让乡土游戏更受欢迎。

在游戏辅助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考虑到为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同一练习类型准备多个种类的不同乡土小游戏。我们可以根据走和跑的特点,采用“踩影子”“警察抓小偷”等融合走和跑动作技术的游戏来练习。具有选择多样性的乡土小游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乡土小游戏在课堂中呈现辅助作用,提高练习效率。

三、全校推广,让乡土游戏落地生根

(一)乡土游戏,发展为校本课程

乡土游戏是一个地区长期的体育文化积淀,有很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开发挖掘各地的乡土游戏有利于形成学校的鲜明特色,因此乡土游戏是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根据这一特质我校将精心选取的8项乡土小游戏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规定为小学六年大课间必学体育项目,分别为“矮高跷”、“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花样短绳”,另外花样长绳“8”字穿花、集体平跳作为全校练习项目,其余乡土小游戏以游戏辅助教学的形式渗透到体育课堂中。现在我校已经形成了先统一后分年级分项目的大课间练习模式,并每月开展小型的民俗体育项目竞赛,使乡土小游戏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生活中。乡土小游戏作为校本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促进了乡土游戏的传承,使乡土体育牢固地扎根在孩子的心中,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乡土游戏,让学生生命得到了舒展

学校将乡土游戏纳入学校大课问活动,使乡土游戏开展常规化。学校体育组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活动为学生喜爱的乡土游戏,活动内容年级不重复,三年中必学8个项目,体育课堂中了解参与其他项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操场上学生挥汗如雨,呐喊声响彻校园。学生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开心,是快乐。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游戏进校园,有效地促进了乡土游戏的传承性和传播性,使乡土体育牢固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使民间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参考文献:

【1】宋雯.浅谈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效应.

【2】陈建嘉.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构建宗旨与动力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2(3):10.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实践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1:42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