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霜傲 刘刚
【摘要】美国股市十年连续上涨,印度股市连续十年上涨,而中国股市从2008年下跌以来,一直没有恢复元气,这其中的原因不禁让人反思。
【关键词】监管漏洞;上市公司;财务
1上市公司大规模财务造假,屡禁不止
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被市场讽刺为“扇贝游走了”。獐子岛由预报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2017年,獐子岛再次上演“扇贝游走了”,计亏损7000万。康得新公布2018年年报,公告称122亿账上存款不翼而飞,原市值1千亿的白马股成为坑害投资者的垃圾股。
2008-2018年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冠绝全球。A股151家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1%。
2中国财务造假违法惩罚力度不大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坑害投资者的行为,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原因出在哪里,是经营不善还是恶意欺诈?为什么中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特别多?
根据《证券法》规定,信息披露不实的顶格处罚,上市公司是60万,管理层是30万。相比数亿到上百亿的造假来说,这点数额的罚款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其惩罚成本如此低而收益如此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个资本市场若是频发上市公司重大财务造假事件,会蚕食投资者幸福感,严重污染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但类似事件也可以促使资本市场监管和公司内部治理“凤凰涅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3美国财务造假违法惩罚力度很大
对于财务造假,股民头疼,监管机构也很头疼。作为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资本市场,我们看看美国怎么做的。
3.1制定高额的违法成本
美国股市对于公司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非常大,巨额罚款甚至会导致造假公司破产,参与造假事件的相关人员即使是死亡也会被追偿。对造假严格的处罚措施使美国的上市公司面临经营问题时宁愿退市也不敢造假。
比如,拿曾经轰动华尔街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拥有约21000名雇员,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高达1010亿美元。然而在对该公司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后,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于2002年破产。“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为安然公司提供财务咨询和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于2002年“安然事件”后倒闭。
具体来看: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美国证监会对安然公司罚款金额高达5亿美金,安然公司股票被剔除出道琼斯指数并強制停止交易。同时安然公司还受到了美国司法部的刑事调查,公司CEO杰佛里·斯基林被判刑24年并处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造假的策划者费斯托被判处6年的监禁并处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肯尼思·莱在诉讼期间因病去世,但依然被处以1200万罚金。美股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高达71.4亿美金的和解赔偿金,这直接导致了安然公司的倒闭清算。与此同时作为负责安然公司财务的会计事务所,安达信因涉嫌妨碍司法公正被判有罪后破产,直接退出了审计行业。
由此可见美国对企业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之大。以安然事件为导火索,美国在2002年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法案规定:
对编制违法违规财务报告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者20年监禁;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0年监禁;证券欺诈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25年监禁;对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10年监禁。“萨班斯法案”在法律层面大大提高了财务欺诈的违法成本。
3.2监督激励机制
为鼓励内部人举报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美国还设立了举报奖:举报者可以获得被举报公司的罚款金额10%至30%的奖金,2013年有举报者因此而获得了1400万美元的巨奖。这一以来,几乎每家上市公司都被专业人士给盯着。
美国由此产生了很多职业打假人士,拿着显微镜盯着上市公司,这样的监督机制下,上市公司造假时可谓胆战心惊。
4加强对个人违的法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两相比较,只有对操纵股市的个人巨额罚款,没有财务欺诈的个人巨额罚款,操作公司做假账违法个人可谓高枕无忧。针对造假,建议大幅度提高违法者的成本,尤其是上市公司高管和主要负责人。
(1)建议根据造假造成的损害规模来制定罚款上限,大大提高违法的财务成本。过去造假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成本过低,收益很高,因而高管敢于造假。
(2)支持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造假者个人提起诉讼。有多次个体股民状告上市造假公司及其高管的,都被相关部门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搪塞过去,在所谓的调查后。不了了之,极大的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为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地支持股民对财务造假主要责任人提起诉讼。
(3)上市高管从业限制禁令。上市高管有违法证券法,涉及严重财务造假的,带来巨大损失的,从政府层面限制其在5年内担任上市公司的高管。
(4)提倡遵守从业道德,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造假记录的从业人员,实行黑名单等级制度,通报全体上市公司,呼吁企业不录用这类有造假记录的从业人员作为公司上市高管。
(5)鼓励监督和纠错的机制,证监会设立监督基金,对于举报上市公司造假者大力奖赏,除此以外,举报者可以获得因欺诈而被起诉赔偿的部分奖金。
综上所述,许多上市公司没有责任和契约精神,不仅不分红,还财务造假,沉疴痼疾需要下决心治理,才能肃清市场顽疾,挽回广大投资者信息,为股市长期稳定发展的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春峰,蒋祥林,韩冬.中国股市的内幕交 易与监管: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3(3),57-63
[2]吕江林.良好股市的监管理念和机制设计[J].中国金融, 2018 (22):70 -72.
[3]张晓宇.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及监管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17): 40-42.
[4]费兆奇.股票市场的国际一体化进程[J]世界经济,2011 ( 10) : 127-14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汪霜傲,男,中国政法大学 世界经济学博士
第二作者:刘刚,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现代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