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原则

2019-09-10 07:22李坤叶晓静
锦绣·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则思想政治教育

李坤 叶晓静

摘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融合,务必以坚持辩证分析与理性精神,做到古为今用,体现时代价值,同时建立多为互动融合机制为基础原则,有效促进两者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融合的原则做出分析,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原则

前言

党的十八大顺利圆满召开,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予以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并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关键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政教育务必重视以传统文化为关键基础,对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融合做出研究与探索,教育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融合,处于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主题以及思想和方式均存在各不相同的特点。促进两者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应基于辩证分析,具备理性精神,通过对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此外,两者彼此之间的高效融合属于系统化的工程,务必优化项层设计,构建多元互动、上下联动全面统筹的生态系统。

一、坚持辩证分析与理性精神

第一,运用科学态度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本与灵魂,若对传统与根本予以舍弃,处于多元文化交融的当今世界,中华民族则失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社会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追求同中化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同点与相似点,例如,儒家“天下大同”所对应的的社会主义思想等。第二,对优秀传统文化不但需进行传承与发扬,还需做出优化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层明确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应深刻理解其蕴含的思想与道德精髓,并努力传承与发扬,使其重新焕发应有的光芒。与此同时,还需对其加以创造与创新,根据新时代的标准,努力实现其对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重要价值与推动作用[1]。

二、古为今用,体现时代价值

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与发扬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具备独特明显的两重性以及矛盾性。其中,不但涵盖民主性精华,同时涵盖封建性糟粕;不但涵盖积极进取的内容,同时涵盖消极薄厚的内容。基于此,应重视对精华与糟粕之间的有效融合。大学生思政教育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入,应做到古为今用,体现出良好的时代价值,并位于学习与实践阶段加以力行。

第一,做到推陈出新,体现出时代新意。由于时代与社会等因素的限制与约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思想与道德观念势必存在落后与封建的特点。因此,新时期背景下,思政教育同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务必做到厚古厚今,厚古之资源,厚今之所用,对传统文化加以创造创新与合理运用,重视今用为基础,使传统文化彰显出良好的时代价值特点。第二,同教育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教育培养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傳统文化成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方法与宝贵资源。将大学生思政教育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能够使思政教育被学生所认同与接受,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与实效性。

三、建立多为互动融合机制

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思想政治作为传统文化同思政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途径与载体,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应对教学方法、模式与内容方面做出优化与革新。组织开展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具备的育人效果。同时,运用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对传统文化做出有效呈现,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强化,使其民族凝聚力得到提升,使思政教育呈现出的思想感染力得到增强,使精神震撼力得到提升,使大学生产生高度的民族认同以及社会认同。此外,重视课堂教学的关键作用与影响,不论任何学科课程均蕴含相应的德育内容,深入充分的挖掘德育内容,并通过传统文化加以修饰与设计,成为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但能够对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与丰富,还能够使思政教育内容变得更具层次与深度。

第二,社团活动为引导。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同传统文化彼此之间的高效融合,不但需借助于第一课堂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同时还需重视对第二课堂所具备的优势特点的充分发挥。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载体,融入传统文化以及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基于传统文化为中心思想主体的社团活动。例如,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人们真切的体会并感受到传统文化具备的独特魅力,并掀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学习的热潮,基于此,同样可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感兴趣的话语与相关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教育培养其优秀的综合文化素养[3]。

综上所述,社会的快速变化发展,大学生成长阶段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对其思维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产生制约影响。基于此,为加强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务必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与优化,并按照大学生性格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等,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如此,有效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曾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原则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 (06):131 132.

[2]陶霞.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智库时代,2017,38 (14):145-146.

[3]邓雨巍.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7 (8) 123-125.

课题:2018年度海口经济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序号6。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2018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课题名称:高校文化底色教育的质性研究,项目编号hnsz2018-25。

作者简介:

李坤(1983-9--),女,汉族,辽宁北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与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则思想政治教育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