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7:22陈丽芳
炎黄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

陈丽芳

摘 要:为了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通过对尤溪县地震前兆监测预报、抗震设防管理、应急救援、地震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现状深入调研,分析防震减灾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尤溪县防震减灾工作解决措施。

关键词: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0 前言

尤溪地处福建省中部,因境内同名溪流而得名,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二位,总人口约44万,辖9镇6乡、250个村和13个居委会,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自然概貌约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尤溪县地质构造是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的,发育着不同期的褶皱和断裂,政和—海丰、沙县—南日岛主干断裂带从尤溪县城西侧以北东方向贯穿尤溪县境内,形成本县主要地质构造轮廓。据历史记载:1067年11月18日在尤溪北边发生5.2级地震。我县是水口电站库区和街面电站库区县,受东南沿海地震带和库区诱发性地震的影响,存在着发生破坏性性地震的背景。2001年,我县被列入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

1 防震减灾减灾工作现状

1.1 应急救援方面

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尤溪县2008年成立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点设在科技局二层,指挥中心办公场所16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监测室、预警收发室,安装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具备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地震震中自动定位、生成预计地震烈度分布图、地震灾害统计和初步评估、图像数据上报发布等功能。

建立地震应急数据库。建立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对全县人口、房屋、财产、生命线工程和危险源分布情况全面调查、统计、汇总,数据库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适时更新,为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开展灾害评估做好基础性工作。尤溪县地震办制定了地震宏观异常报告制度、地震灾情跟踪制度、地震应急值班制度、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管理制度和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管理制度。

建立地震救援队伍。省地震局、团省委和省红字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县地震办、团县委、县红十字联合组建了县地震救援志愿者服务大队,分设电力抢险、医疗救助等5个服务队,现有志愿者145名。尤溪县于2010年成立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县长任指挥中心总指挥,主要依托县消防大队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县财政投入200多万元采购应急装备物质,为救援队配备了生命探测仪,包括液压扩张/切断器、无齿锯和15套救援人员保障设施等一系列地震救援装备。

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落实《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期间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完善《尤溪县突发事件总体应对工作手册》,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推进各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前有城关镇、洋中镇、联合乡等5个乡镇配有应急避难场所。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整改和基本设施配套,应急避难场所可临时安置灾民5万人。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县政府相继制定了《尤溪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尤溪县地震应急预案》、《尤溪县处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尤溪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动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全县15个乡镇、20个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尤溪流域公司等重点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建成覆盖全县各乡镇、各行业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近几年来,全县开展预案演练和人员疏散演练320多次,参与人数达12.7万人次。

提升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县政府办印发《尤溪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后,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和物资的储备作了明确的规定。县民政局相应制定《破坏性地震救灾应急预案》,对地震灾害救助资金和和物资的筹集和发放进行规定,储备帐蓬150顶,棉被3000条,并和百联、东客隆、大润发等超市签订应急物资供应协议,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能为灾民提供衣、食、住、饮等基本生活保障。县粮食局加强粮食储备,根据粮食储存年限要求,每年轮换储备粮2-3千吨,县级储备保持5-6千吨,确保受灾后粮食供应和安全。

1.2 地震监测能力方面

建立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切实加强“三网一员”建设,全县15个乡镇均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及地震灾情速报员,并进行集中培训。全县共建立防震减灾宣传点30个,宏观观测点19个,地震灾情速报点20個,初步建成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地震监测管理水平。几年来,在省、市地震局大力支持下,我县相续建立了地下流体观测站、坂面数字遥测地震台、街面强震台、梅仙乾美和汤川山岭两个地震烈度速报台登第GPS基准站、预警节点等地震监测预报设施。采取印发文件、立公告牌、警示牌和聘请村民管护等措施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不受干扰破坏,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县地震办按照各观测项目技术规范要求,坚持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制度,保证观测资料连续而准确,宏观异常做到发现一起,落实一起,不隐瞒不扩大,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的监测资料。我县靠前服务,搞好后勤保障,2014年为省首次水库移动浮台式气枪震源实验在街面成功实施服务。

1.3 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方面

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县通过抓防震减灾科教基地、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国家地震安全社区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通过“六进”活动和科技.人才活动周、“三下乡”、科普日、防灾减灾日以及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时机,开展讲、演、练活动,以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宣传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知识。几年来,共组织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到防震减灾科教基地参观200多场,人数达2.3万人次;举办不同形式的防震减灾讲座和培训班186期,策划大型宣传活动35次,开设防震减灾宣传专栏85期;县地震办编印了《地震常识》、《防震减灾知识》2.6万册(份),和唐璜公司联合制作了10集《地震百科》电视节目;利用“互联网+科普”,制作防震减灾视频,传唱《地震谣》,以轻松、活泼的歌谣形式,开展防震疏散演练活动,进行避震和辟谣等科普知识的专项宣传;公共荧屏播放《地震揭秘》等防震减灾宣传影视44场次,地震办参加尤溪《在线访谈》2018年第12讲,结合4月1日梅仙镇西边轻微地震,说身边地震事,介绍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

1.4 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方面

尤溪县地震、建设和发改部门密切配合,注重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从项目规划、设计、审批到实施依法进行管理。同时,县建设、地震部门还主动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近年来,结合库区移民、新村建设、造福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在15个乡镇建立了25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

2 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我县是水口电站、街面电站库区县,是省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震情形势的不断变化,需要较大工作经费。

震害防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水平、震害防御措施和城乡民居抗震能力都显得薄弱。

防震减灾意识不强。社会公众麻痹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应急救援工作有待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应急资金和物资的储备、应急救援体系和避难场所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对策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暂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科普画廊等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抗震知识,积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县地震办要积极配合省地震局抓好“尤溪GPS基准站”、“地震预警系统尤溪节点”工程建设,努力把新台站、预警节点等建设的科学、美观、规范。要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安全运行,信息采集、资料传输和分析利用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我县地震监测水平。

加强震害防御工作。根据“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建立“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防御服务系统建设”数据库,牢固树立“宁可百年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通过抓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创新方法方式,争取创建多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树立起居安思危意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县15个乡镇、各行业和基层组织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加强实战演练,充实装备,形成一支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加强地震志愿者队伍管理和技术培训;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依照《防震减灾法》、《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及相关规定,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防震减灾需要保证资金和物质的投入,保障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加速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要逐步配备地震专业人才,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務熟悉、结构合理、专群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都吉夔, 李远志. 城市防震减灾及其对策[J]. 灾害学, 2001, 16(4).

[2]张风华, 谢礼立, 范立础.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J]. 地震学报, 2004, 26(3).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
医院政工师工作现状及突出优势方法浅谈
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现状与管理思路创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研工作现状及改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