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探究

2019-09-10 14:55吴宇芬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互联网+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图书馆,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驱动力,从服务思维升级、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形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服务; 高职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A

1.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服务研究现状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工具”,并将“互联网+”列入该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主题。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Internet+)引起了信息科学、科技创新等学科领域的关注。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广泛应用于传统行业,转变为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发展的新社会形态。图书馆业界一向对新兴的信息技术触觉敏锐,“互联网+”成为了众多图情专家的研究焦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升级。

笔者于2018年9月1日,通过中国知网 CNKI平台,以“互联网+”和“图书馆”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相关的文献总量1040篇。国内学者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实证研究兴起于2015年,近年来研究成果逐年上升,不断深入。代表性的研究有,张兴旺提出图书馆"互联网+"的概念 以及图书馆"互联网+"应对方法、实施原则及其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1];韩翠峰提出的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力的人才建设、注重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标准政策制度的建设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三大发展途径等[2]。可以看出,“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途径,构建平台等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以及985、211重点本科院校图书馆领域。

笔者继续以“互联网+”和“高职图书馆”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找到相关文献总量11篇。较为系统的研究有,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侯松霞提出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策略;[3]浙江工业大学姜微君借鉴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职院校阅读促进活动中,利用新媒介大力推广阅读,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4]。由此可见,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服务创新研究仍然欠缺。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教学理念、办馆规模、学生特征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区别,高职院校不能照搬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成功的理念和模式。因此需要有适合高职馆的“互联网+”发展理论,解决“互联网 + ”环境下高职馆在管理与服务中遇到的难题。

基于以上综述,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图书馆,分析“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驱动力,提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具体的服务创新策略,以期为高职馆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2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驱动力

2.1 技术有力支撑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有力支撑,推进“互联网 +”背景下图书馆智慧的服务革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4G、5G等信息通讯技术手段,生成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源,促进泛在化、智能化等智慧服务网络的发展。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创建图书馆的云端存储空间,建构开放性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全方位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读者访问数据、读者阅读数据、RFID数据等。对数据集成分析,深度挖掘信息资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生成元数据仓储,并建立元数据之间对应的关联关系,形成完整有效智能存储库;利用可视化技术,具体形象地显示数据的状态,使用户能够直观获取,准确判断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剔除无用资源,节省用户时间;利用3D 技术,提高画面的立体感和逼真度,嵌入人工智能实现图书馆的“虚拟互动”;利用智能感知设备,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可穿戴智能技术、面部识别技术等物联网技术,读者到馆,运用手机的二维码认证身份信息,或者直接“刷脸”进入,读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所学专业、兴趣爱好、阅读需求均在ID信息中显示,系统自动根据读者的阅读倾向,为读者推介适合书籍。在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资源之间搭建智慧互联,实时采集、存储、分析信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数据基础。[5]

2.2 讀者需求变化

“互联网+”的读者需要个性化的服务环境。“互联网 +”背景下,师生读者是高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其需求变化是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转型升级的直接因素。一方面,高职生普遍的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较为薄弱,对于他们来说,林林总总的信息资源获取并非难事,但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如何快速从甄别有价值的信息,具备教育功能职能的图书馆应该给予积极引导,培养高职生具备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下,读者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动态化等特性。图书馆智慧服务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阅读行为数据,阅读历史记录、检索记录、阅读频率和意见反馈等,读者阅读数据是对读者分析的数据来源,是高职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智慧化服务的基础。图书馆要重视读者数据的储存,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完善读者动态档案,建立读者的使用轨迹数据,保证特征数据结构的设计,保证每条记录数据的完整性,以便从时间、类型、专业多个维度提高详细的读者数据报表,定期生成阅读报告,精准分析读者需求,并通过各种终端定期向读者推送阅读报告。

2.3资源互联互通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形态特征之一。“互联网+”环境下,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终端的有机融合,生成数字化之间、数字化与实体之间的链接,即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资源与读者之间有机链接起来,跨学科、专业领域,搭建图书馆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智慧互联。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虽不及本科院校,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软硬件建设已较为完善,文献信息资源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高职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秉承“连接一切”的思维,打破单向输出的服务形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整合馆内所有资源,包括各种载体文献、数据库中的元数据,比如纸质文献的目录查询、编目数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视频音频信息,建立图书馆统一的知识检索平台。读者可以通过PC终端、APP等移动终端、微信客户端来访问知识检索平台,实现跨库、跨平台、跨载体甚至跨馆的一站式检索,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检索服务。

“互联网 +”技术与思维的影响下,传统资源建设模式悄然发生变化,“资源+ 平台 + 服务”的多维度互联的模式正逐步形成。在资源建设方面,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打造“私人定制”模式,保证了资源建设的质量;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在数据库商、图书馆、用户三者之间建立了智能互联,建立知识共享体系,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注入新活力。[6]

3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应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和服务技术,对馆藏、馆员、空间等资源进行重构,改进现有服务或开发新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从而形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彰显图书馆核心价值。“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学校办学特色和高职生学情为出发点,基于师生的需求展开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尽可能地发掘和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优势,从单向服务向多向服务发展,从以资源由中心的文献服务向以信息知识集成为主的智慧化服务转型,从知识空间向智慧空间发展。

受学生生源质量、图书馆资源及功能局限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要想打破这种现状,基于“互联网+ ”的服务创新是当务之急。

3.1服务理念升级

“互联网+”环境下,新兴的技术改变图书馆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服务思想,演变为服务新思维,触发服务理念升级。“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用户思维是“互联网 +”服务思维的核心要义,应贯穿于整个服务环节中。对图书馆而言,服务对象即读者,高职图书馆的用户包括高职学生、教师、教辅人员等。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在轻知识重实践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图书资源利用率低。高职图书馆需要抛弃陈旧的服务思维模式,在服务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将关注点转移到读者的体验上,认真琢磨如何针对高职生的学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利用新兴技术来制定服务策略。例如,针对高职生自主阅读意愿不高,创建共同阅读、共同研究、共同分享的微信交流平台,设置“天天悦读打卡”,每天推送国内外名著的经典段落文摘,提高碎片化阅读的质量,避免因书中内容晦涩难懂而影响高职生阅读的积极性。

服务理念是多维度的升级,具体而言,包括服务开始之前读者的需求调查,智能化、泛在化、个性化的服务过程,以及服务结束后读者反馈机制的完善。[7]将服务做到极致,才能促进服务方式的智能化、服务内容的知识化,推动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比如,图书馆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与读者沟通的相关栏目设置,包括读者留言、资源荐购、答疑解惑等,广开言路,倾听读者的心声;资源荐购,向读者开放资源采购权,鼓励读者通过网站或微信平台图书荐购系统提出荐购要求,充分体现了用户思维的导向。

3.2服务空间延伸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空间的内涵更加广泛。依托 “互联网 + ”环境下的新基础设施,定位其服务空间功能,拓展和创新图书馆阅读场所功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应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特色紧密结合,拓宽高职教育的宽度和广度,打造成为具备学习和休闲功能的智慧文化“第三空间”。

3.2.1开设创客空间

“创客”不仅仅是指资源和空间的提供,而是一种用户体验,更多的是一种协作、分享、创造的理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创客倡导的理念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思想不谋而同。图书馆应积极改变思维,因势利导,构建、发展创客空间。

高职图书馆可以与学院学科专业相结合,自建 DIY 创作区域,提供种类丰富的创作方式。比如开设受高职生欢迎的烘焙、插花、摄影等创客坊,培养高职生生活情趣;或是在“互联网+”跨界融合思想引导下,利用资源优势,在馆内单独开辟区域,与各系部的专业实训基地合作共建。融合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打造用户的创意交流与实践空间,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创造力。同时,馆员利用后台大数据,统计分析读者参与创客空间、研讨空间以及利用资源的情况,并结合读者兴趣爱好和阅读倾向,不断调整的服务策略。如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引入学生团队管理经营图书馆书吧,给医学生提供缓解学业压力的休憩地,提供轻松温馨的交流点。同时,给高职生创业提供良好的鍛炼平台,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想法有创意有努力进取的心,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和奋发向上的正能量。书吧成为图书馆的一大亮点,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地点之一。

3.2.3开辟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是为满足用户研究和学习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以及新型服务模式。高职图书馆开辟集学习研究、合作分享、创新探索等多功能空间体验于一体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计算机使用、报刊阅览、图书借阅、研讨培训、交流互动等,打造以用户需求驱动与个性化服务交互,具有自主学习区、信息交流区、研讨间、阅览空间,以及包括VR体验区、kindle阅读区的共享空间,满足读者对资源、空间和服务的一体化需求。

3.3服务形式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打造智慧服务体系。

3.3.1打造特色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是图书馆将真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隐性知识与读者分享。传统真人图书馆的做法是,通常把拥有不寻常阅历的真人邀请到图书馆,与读者面对面沟通来完成“图书”的阅读,以唤起读者心底深处的共鸣。“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实现线下实体与线上移动真人图书馆共存的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邀请与学院专业相关的,在领域有所建树的“真人”来开展讲座交流,以增强高职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网络上所发表的人生经历、经验和感悟链接等内容发布在微信好友圈里,组建微信群让读者参与评论,交流思想与理念共享。

3.3.2提供嵌入式的学科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 图书馆可以基于学科服务平台提供嵌入式的学科服务。高职图书馆普遍在学科服务方面较为欠缺。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建立学科门户网站和学科专业信息库。学科馆员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深入教学单元,与系部教师充分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研究方向,了解教师专业信息需求。整合该学科的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学术报告视频、网络公开课等内容, 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服务;

馆员利用新媒体技术,采取定题跟踪、学科情报推送等方式,为读者开展一对一的专题咨询服务,及时推送最新的基金信息、会议预告等学科动态。根据专业计划向师生推送专业馆藏信息,为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创建面向学科服务的知识发现与分享平台。

3.3.3引入O2O 社交网络服务

O2O 是 Online to Offline的简称,即设计线上线下的产业链,是一种流行的新型服务模式。高职数字图书馆可以尝试把O2O 模式引入服务中来,激发高职生的阅读热情。馆员通过大数据分析,细分读者群体,引导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具有相同阅读倾向的读者聚集分享交流。举办线上阅读打卡活动,读者进行每日阅读打卡,将阅读内容晒到朋友圈,与圈内好友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体会;线上读者圈延伸至线下,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线上视频与线下同步,畅谈所想所悟,为读者创造良好的服务体验,营造泛在图书馆环境。

3.3.4开创信息共建共享新模式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义不容辞承担着社会服务职能。“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思维引导下,在保障本院教学、科研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拓宽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领域,开创信息共享服务新模式。例如,漳州卫生职业图书馆借助纸质、电子、网络资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文献保障体系,搭建协同创新的平台,为辐射周边医疗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建立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的合作关系。

4 结语

“ 互联网 + ”所具有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特征,将使得互联网 + 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无处不在,移动互联在图书馆创新管理与知识服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当前服务现状与本科院校图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信“互聯网+”将从理论与应用层面,解决不少困扰高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难题,升级服务内涵,拓展服务空间,重构服务流程,助力泛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63-69.

[2] 韩翠峰. “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 29-32.

[3] 侯松霞. “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 河北科技图苑,2017(3): 35-38.

[4] 姜微君.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促进策略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2017

[5] 吴宇芬.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 182-185.

[6] 袁红军.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3): 109-112.

[7] 陈燕方;周晓英.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3.0的服务创新[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2): 26-30+6

[8] 单轸;邵波.图书馆智慧空间:内涵、要素、价值[J]. 图书馆学研究.2018(6): 2-8

联络方式:

(1) 作者简介:吴宇芬,女,1983年6月,硕士研究生,馆员,就职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互联网+
基于QQ群的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系列活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念探讨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