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 王文娜
[摘 要]高校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学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时有发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探索心理四级网络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影响作用,提出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四级心理网络,从而帮助高校建立心理危机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深入探索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9)04-0027-03
Strengthening the Application of Four-level Psychological Network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Xiang1,Wang Wenna2
(1.2.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710119)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four-level network in the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four-level network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perfected continuously, so as to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tablish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find ou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me, and find out the coping strategies, so as to safeguar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edict and intervene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Key word: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ur-level psychological network;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现状
高等院校担负高素质人才建设培养的任务,并肩负着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使命。随着大学校园不安全因素逐渐增加,维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引起社会的深度重视。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疾患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根据《中国大学生成长白皮书》研究表明,有95.7%的大学生存在迷茫和困惑。如不重视并进行积极疏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目前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四级心理网络运行机制
四级心理网络包含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学院二级辅导站、班级和宿舍四个层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中的一级网络,是整个网络的支柱,由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负责并开展工作,在整个心理预警工作中起着全局性的作用。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各级正常运作的纽带,并为三级网络班级和四级网络宿舍起着协调和依托的作用。高校心理四级网络机制建立与完善,有助于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预警、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顺利实施的基石。
三、目前四级心理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四级网络运行不顺畅,预警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均已建成了四级心理网络构建,但作为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渠道,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院是四级网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是高校依据各学院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设置的心理辅导机构。工作集中在如何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发现对象、报告并监护对象、实施治疗、应急救助等方面,是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有效延伸和有利补充,但对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与事后加强功能开发还有待提高。现实中的心理危机在显现之前通常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因关注不够往往被忽视、忽略,补救性的心理干预大于心理素质培养。致使四级网络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缺乏实效性,反馈不及时,成为制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高效运行的一大瓶颈。
(二) 第三级、四级网络中的心理工作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有待提高 。
在危机预警工作中,处理危机事件的专业性和反应速度关系到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效果。四级网络中的三级、四级网络均来自学生群体,承担着及时反馈心理危机个案信息,并协助二级辅导站进行危机干预的有关工作,是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其应对方式,以及信息反馈过程都直接影响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而朋辈心理帮扶者的专业规范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高,还缺乏有效的朋辈帮扶者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机制,常会因此导致心理危机干预时机延误。
(三) 四级心理网络缺乏整体格局。
四级心理网络层级之间相对独立,在工作中缺乏同级间的良性运作与有效沟通。使心理危机不能实现有效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不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各级网络的具体危机干预职责中的分工难以落实到位。
因此,加强四级心理网络运行机制,是深入探索和实践心理工作,健全心理危机预案的重要研究领域。
四、加强四级心理网络机制,健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是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四级心理网络机制,要注重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应特别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中国大学生成长白皮书》研究发现,学生群体的心理困惑通常来自学习、职业、组织、日常、实践、自我管理、情感、精神与价值、烦恼、未来10个主题。二级心理辅导站可以有针对性的介入团体辅导与重点关注,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或者实施团体预防性咨询训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潜能,针对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与训练,提升学生群体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心理素质。
(二) 建设四级心理网络的专业群体力量。
积极发挥辅导员的纽带作用,鼓励辅导员提升心理相关专业知识;重视辅导员心理工作培训和专业心理督导等服务,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捕获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隐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教育方案,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危机,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工作。重视并积极开展四级网络朋辈群体的心理知识教育与宣传,提高朋辈群体的工作执行力,引导朋辈帮扶者重点关注心理危机的信号、征兆及严重程度,发挥朋輩之间的心理互助、发挥其朋辈帮扶功能,有助于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保障朋辈心理互助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一级网络的调控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属于一级网络,在心理危机工作中要着重引导高校心理各层级网络之间紧密联系、密切配合。要不断推进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朋辈帮扶人员的选拔培训与考核奖励机制,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排查、预警,及时疏导并进行预防,把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自助能力,提升心理综合素质,最终塑造健康心理作为心理危机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程序与规范的科学合理运行。
(四) 提升四级心理网络的整体思路。
四级心理网络的良好运行,需要各层级衔接有序,主动发挥不同层级的效能,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四级网络建设中要创新四级网络运行机制,明确四级心理网络体系中各级网络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保障心理危机干预科学、规范、合理的运行。
五、展望
新时期对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随之改变和创新。完善四级心理网络能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促使心理网络各层级能够积极联动,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机制保障。在今后的心理危机工作中可以将四级心理网络进一步细化,将网络层级延伸到个人管理层级,探索并建立心理五级网络的工作机制,以期更好地做好预防心理危机和危机应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旭,郑雪.大数据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警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2-53.
[2]潘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以F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149-153.
[3]白苏好.朋辈心理互助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和谐的新模式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56-257.
[4]高飞.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协同互助机制研究[J].校园心理,2017(2): 122-124.
[5]管惟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与“朋辈成长站”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2017(19):169-170,189.
[责任编辑 张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