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在母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不再从纯粹生活环境中习得母语而同时也接受学校母语教育。义务教育九年是个漫长的学习期,学生从学习字词开始逐渐提升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一过程中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
积累 感悟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040-01
1.“积累”的三种作用类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19次提到“积累”,“积累”一词在《课标》中的反复出现说明其对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本文根据“积累”一词在《课标》出现的位置以及与相关语句的关系将《课标》提出的积累分为三种作用类型。
(1)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在具体学段目标中《课标》提出词语积累、语段积累等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第一学段:“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第三学段:“积累习作素材”。
(2)积累与语感。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总体目标中提到“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积累与整体感悟联系在一起,与提高语文素养整体目标相一致。
(3)积累与运用。同时学段目标还提出积累在阅读与写作中的运用目标。第二学段的习作部分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第三学段阅读部分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积累、感悟与运用三者的关系
《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系列的手段和要求都是为使学生打好语文的基础,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字词、语句、语段的积累使得学生对语言材料有更深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语言材料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意义内涵和情感色彩,越来越多的语言基础的积累必然会带来语感的提升。反过来,语感的提升会加强阅读中字词句的推测理解能力,积累的词句和语感也就得到了运用。此外,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语感的提升也会让书面语言的表达得心应手,积累的语言材料在习作中得到体现。《课标》在语法修辞知识部分还指出: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因此,积累、语感与运用三者的关系可以描述为:语言的积累是语感形成的基础,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的最终目标是运用(阅读和习作),同时语言的运用反过来会对语言的积累起到强化与巩固的作用。
3.积累、感悟与运用三者的统一
《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的学习最终要归于运用。因此,语言积累与语感养成的统一落脚于语言运用。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想要做到积累、语感与运用的统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古诗文诵读。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第四学段阅读目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文言文的目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古诗文的层面上将积累的感悟与运用目标统一起来,以提高欣赏品味,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可见积累的内容与功能在诗文上是能够统一起来的。诗文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本身就是语言材料的精华,所承载的思想也是中华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感染与培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诗文的韵律和节奏还是培养语感的最好切入点,学生一方面会比较乐于诵读有节奏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诵读有利于情感的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诵读的体验积累在合适的情境下迁移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之中,以诵读带动积累、语感与运用的统一。
(2)优美字词、句段、经典篇目的积累与练笔。“词语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而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服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字词的理解与内化是理解文章的根基。能够理解文章并能挑出优美语段标志着对语言已經达到了初步鉴赏的层级,在此基础上进行句段的消化理解和有意识的记忆就是语言积累。在阅读中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在练笔中强化,好的词语在使用中能得到更深的体悟,好的语段和文章在仿写练笔中能得到内化,练笔的量最终会使习作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冯厚生.当前词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1(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