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问题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019-09-10 07:22高芳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凯勒局限海伦

高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本文以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阅读为例,通过一节阅读课中问题设计的调整,反思阅读教学。

本节阅读课问题设计的调整

设计缘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她在书的结尾写道:“难道不可以说,我的生命虽然带着局限,却全方位感受到世间万物之美了吗?万物都有神奇之处,即使是黑暗和寂静也不例外。我领悟到,无论身处何境,我都应该感到满足。”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仅摘抄了这段话,还就此发表了感悟。于是,笔者从学生的摘抄和读后感入手,开展教学设计,将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定为“生命局限”“万物之美”,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伦·凯勒生活中的各种局限,通过阅读海伦·凯勒笔下描绘的万物之美,感悟并学习海伦·凯勒突破自我,用心感受生活的生命状态。

问题设计调整及原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共调整三次,其中课堂问题设计调整表现为:

第一稿课堂问题设计:(1)除了大家关注到的从小就失去了听力、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书中还有哪些体现?(2)海伦·凯勒是如何全方位感受到世间万物之美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问题(1),学生在回答时大多从海伦·凯勒看不见、听不见的具体表现上回答,而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海伦·凯勒在求学、交往过程中的种种不便。针对问题(2),学生在回答时没有条理,很混乱,大多选择从全篇宏观角度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反思教师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因为指令不明确,针对性不强,造成学生思维不清。

第二稿课堂问题设计:(1)除了身体方面的局限外,生命的局限还体现在哪些方面;海伦·凯勒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万物之美?(2)万物之美“美”在何处?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非常明确地关注到了海伦·凯勒在求学过程中、与人交往中的种种局限。做出这种调整,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审题、筛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阅读,使他们对海伦·凯勒的真实生命状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深入理解人物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针对第二个问题,本稿设计的问题调整,一方面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思路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应该表述出美的具体体现,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美的真实感受、领悟和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乐趣。

第三稿课堂问题设计:(1)将二稿中的第二个问题调整为“书中什么样的美最让你触动?”(2)为何海伦·凯勒眼睛看不见却仍能感受到万物之美,而我们作为身体健全的人,眼睛看得见却发现不了这些美?

针对问题(1),第二稿在设计时,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从大自然、历史、艺术、与人交往、自我内心成长等方面去感受海伦·凯勒感受到的美,正是因为这样的预设,教师总是力图引导学生向预设的答案靠近,结果造成学生摸不透教师的想法和意图,陷入了教师引导得越多,学生越迷茫的僵局。反思这种情况,学生已经没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他们的任务已经变成了从书中寻找答案,最终帮助老师解决阅读问题。因此,在第三稿设计时,将问题设计调整为“书中什么样的美最让你触动?”调动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将书中最触动自己的美表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此外,本稿追加问题(2),通过这种追问,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原因并反思自我,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反思自我,明白以后应该如何去对待生活、对待生命。这样,阅读就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他们就能从阅读中受益,真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反思

回顾这节课课堂问题设计的几次调整,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在课堂问题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如“书中什么样的美最让你触动”等问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分享阅读感受和体悟,从而让名著阅读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受益。二是注重恰当的情境设置。如在学生分享完海伦·凯勒的生命局限后,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海伦·凯勒生活的不易,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闭眼睛3分钟,不说、不听、不想,再分享这3分钟的感受。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处境、人物形象和品质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三是建立与学生自身的联系。如“为何海伦·凯勒眼睛看不见却仍能感受到万物之美,而我们作为身体健全的人,眼睛看得见却发现不了这些美”这一问题,真正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生命的启迪。

总之,在阅读教學中,教师应慢慢放下心中的控制欲,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从而在阅读过程中真有所获,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终实现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的。这样阅读才能算是真正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凯勒局限海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家死亡之谜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海伦·凯勒的故事
图画的局限
父与子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