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晶晶
摘要:新闻的角度可以使用古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对其进行十分形象的描述。新闻的角度就是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新闻价值表现的着力点,是新闻本质与主题揭示的突破口。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宣传的效果也会不同,若是角度的选择较为平常,那么新闻内容也会平淡无奇,反之,若是选取新颖独特的新闻角度,新闻内容的新意和感染力就会得到丰富。因此,新闻记者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善于发现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高度敏锐感。
关键词:新闻角度;求同存异;找角度
一、以小见大,从小角度切入大事件
这里的“小”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以小寓大,是从细节出发,这样更加容易将内容深化,将效果加以提升。新闻采写也是这样,在细节小事件里就能将整个社会现象加以反映,从细节入手,能够将事情更为具体描写出来,将主题加以凸显。那么,如何以小切口反映大事件呢?就在于选取的写作角度,通过细节反映事件整体,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小角度可以将读者的共鸣加以引动。例如《北京酱油为啥脱销》这篇稿子中,就是以小事进行人手,将有关事实简练客观地进行报道,反映出了当时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宏观叙事相比,以小的角度进行切入更可以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以小见大”即“寓大于小”,这样才可以将新闻的价值表现出来。
二、以旧见新,从“旧闻”中找出新闻
这里的旧,包括老题材、老典型、老话题等。通过以旧见新寻找角度,就是记者在老的题材或者话题进行报道时,要将过去的报道和如今的形势联系起来,在新闻里发现新的信息,推陈出新。例如,曾经举世闻名的大寨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渐被淡化。在《今日大寨》这篇文章中,记者李克使用犀利的文笔,将大寨的变迁加以展示,又将变迁的内涵加以揭示,将老典型中新的变化、发展以及突破在文章中凸显。在1985年,这篇文章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因此记者要善于发现,通过以旧见新的方式进行角度的选择,将过去的旧闻和如今有效地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三、求同存异,从同事件中挖特殊性
新闻拥有特殊性才能提升新闻的可读性,所以,想要将报道写好,就要拥有求异意识,在同事件中进行特殊性的发掘。那么,这就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新闻意识,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将事件中的亮点以及内涵加以发现。例如,对会议进行报道,很多参会的记者都会对会议的本身进行报道,这就会出现会议新闻雷同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在会议中将“特别”信息加以捕捉。放大新闻亮点,比泛泛而谈的会议內容的套话、空话更引人注意。同样,要求记者从同事件中挖掘特殊性,找到报道的“亮点”,从同事件中挖出特殊性,将自身行业与社会环境加以结合,以人物的故事,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加以展现,使新闻报道的亮点与看点进行提升。想要收获写作的丰厚成果,就要对每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将每个镜头加以捕捉,在同事件中将特殊性加以发掘。
四、逆向思维,从人无我有中找角度
如何进行新角度的发掘,思维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报道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在人无我有的报道里,逆向思维的报道方式是非常吸引入的一种方式。比如海南广播电台曾用一条逆向思维的新闻报道帮助农民挽回了损失。前几年,海南的冬季蔬菜和热带经济作物销路较好,种植的农民收到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于是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种植冬季蔬菜和热带瓜果的高潮。水田改种菜椒、香蕉成风,坡园地也纷纷种植菠萝、荔枝、石榴。采访者清醒地意识到过热的背后必然产生过剩,于是及时采写和策划了一批具有逆向思维的稿件,提醒农民朋友要注意市场需求和运输状况,种植果蔬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稿件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些原本计划种植蔬菜瓜果准备大干一场的农民,看到了报道后,及时调整方向,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地理特点改为发展其他的加工业。这些农民不但及时止损,还赚了钱。
总之,想要写出好的新闻,选取的角度十分重要。新闻记者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外,还要有善于发现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新闻敏锐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这样才可以在众多新闻中吸引受众眼球,做到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