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德育渗透

2019-09-10 10:11杨杰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德育教学探究

杨杰明

【摘 要】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日益发展,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品德与社会》作为教育和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道德的核心课程,不仅对学生的教育十分重要,而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门课程的设立肩负着教育祖国幼苗的巨大任务,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本文将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式,并就如何开展品德教育做一定的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216-02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关于教育学生如何遵守规则、热爱祖国、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同学朋友、生命安全等内容。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是非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文就如何给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品德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德育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些小学生小小年纪就“出口成脏”,有些则在父母的溺爱中变得骄纵顽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变得十分重要,但当前德育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有一大部分学校甚至还未重视起来。无论如何,德育教育对学生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其极具现实意义[1]。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教师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一些适应时代且更加创新的教育口号也被教育者们提了出来。在德育教育的课堂中,首要提倡的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该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讲授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吸收学习新鲜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品德与生活》这一教材,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只有从学生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想法,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2]。如在为学生讲解《我们共欢乐》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书上所说的“你我他”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与成绩好、爱学习的同学或是身边的朋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对方的想法,学着去理解对方不同的想法;在让学生去体验分享快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带一些糖果分享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学着彼此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这样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共欢乐”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我们共欢乐”。

(二)鼓励学生主动说真话,了解学生心理活动

小学生往往是单纯而又敏感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小想法和小心思,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又不敢说出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去观察课堂上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小烦恼,通过做一个知心朋友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对其展开品德教育,让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3]。如在讲解《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近的小烦恼匿名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教师收集起来一一细看,并选择大多数人相同的烦恼与学生相互交流,以便能为学生解除一些烦恼并为他们传授积极的思想;或者让学生将自己最近遇到的快乐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相互交换小纸条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所做的好事或者遇到的不公平的事,如为一个陌生老奶奶打伞、被几个混混拿走零花钱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最近生活的叙述过程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理,从而加以教导。最后教师一定要总结这堂课的内容,教会学生要学会正视生活中的烦恼与困难,调整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直观生活体验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可能会有些单调,这时候,就可借助现代教学设备中的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過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直观地去体会、去思考品德到底是什么[4]。如在讲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章节时,只是单纯用文字的方式给学生描述中华文化是如何博大精深肯定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视频,如故宫和长城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中华文化;或者在讲解《我爱祖国山河水》这一节时,教师则可以播放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来让学生慢慢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还可以播放天安门大阅兵的视频来让学生看到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军人叔叔们的英姿飒爽。只有这样的直观体验,才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国心,从而教导学生要热爱祖国,爱护祖国母亲,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此便达到了这一章德育教学的目的。

无论是在哪个学习阶段,学校的品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视负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教育者提出的德育渗透是极为适应时代和学生自身的,是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珂.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8(35).

[2]王树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8(25).

[3]洪邦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4]张永,于翠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吃苦耐劳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7(1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德育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