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燕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从精选预习内容, 创设学生自学环境, 优化预习形式, 丰富学生自学视野, 创新预习实践, 塑造学生自学品质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习思路。
关键词:高段阅读;预习设计;自主学习
引言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模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语文新课改》的要求, 对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阅读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全面成就的重要途径。如何使阅读效果更佳, 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学习习惯, 不断体验学习的自主性, 获得知识的乐趣, 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前阅读预习的重要意义
课前阅读预习是学生指按照一定的学习要求和课前指导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相关课程预习新课程,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些。课前阅读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写作背景, 作者信息和文章中涉及的相关内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其次, 适当的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这对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 课前阅读预习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收集课前相关数据, 这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 而且学生通过预习, 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提高了自学能力, 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精选预习内容, 创设学生自学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艾德佳·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 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会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被称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则警句对于学习同样适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成效。
精选预习内容, 创设自学环境是教师阅读预习设计的第一步。以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用圆圈画出会写的字, 组两个词, 用横线画出会认的字, 多读几遍。2.朗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小画家, 他们分别画了什么?3.青蛙冬天会冬眠, 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刚刚接触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 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难以接受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指导新课预习的时候,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图案, 让小朋友们思考可能与课文有什么关联。接着进一步指导小朋友们“雪地”说明是哪个季节呀?“小画家”们在冬天究竟都画了一些什么呢?他们不怕冷吗?让小朋友们按照老师提供的预习思路进行预习, 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同桌讨论或查阅字典, 尽量独立完成预习。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就要尽可能地多作指导, 为学生们创设预习的良好氛围。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则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自主权, 有区别地加以对待。
三、优化预习形式, 丰富学生自学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指导和运用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认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 在理解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描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 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学中也明确规定教师要做到“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经过由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从表面到本质的过程。优化预习形式, 丰富学生自学视野是第二步。当前小学语文预习有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这五种形式。教师尽可能要灵活选择多种预习形式。以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为例, 为学生们设计“当个小翻译”的预习单。 (一) 1.甚:很、十分。2.惠:同“慧”智慧的意思。3.乃:就、于是。4.设:摆设。5.示:给……看。6.未:没有。 (二) 品味书香。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如此设计不仅提高了预习质量, 也为今后文言文学习做了铺垫。
四、创新预习实践, 塑造学生自学品质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 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 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发展的主体,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前奏和铺垫, 但内容不宜过多, 否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导致学生学习的不自信。创新预习实践, 塑造学生自学品质是阅读预习设计的第三步。以三年级上册的《花钟》为例, 在学习本篇课文前,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察、分析一年四季花卉开放的时节和姿态。尽可能地选择文本中描写的花卉进行观察。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植物园参观, 共同探讨花卉绽放的奥秘。让同学们不仅画出课文中的“花钟”,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共同补画出一天甚至一年中的“花钟”。当然, 教师也要注重知识的迁移, 与单元学习园地中的四季歌进行联系, 以儿歌的方式让同学们记住更多的植物等。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预习习惯的培养和预习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预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树立长远意识, 不要急于求成, 学生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语文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学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预习设计的相关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 仍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杨俊杰.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1 (02) .
[2]賈国清.试论小学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