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月华
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硫酸镁和酚妥拉明联合用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硫酸镁和酚妥拉明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其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应用硝苯地平、硫酸镁和酚妥拉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硝苯地平;硫酸镁;酚妥拉明;联合用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76-001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妊娠高血压容易造成胎盘缺血缺氧,也容易引起母体发生子痫或先兆子痫,因此该病会对母婴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主张及早治疗,并将孕妇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目前临床上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众多,其中硝苯地平、硫酸镁、酚妥拉明均是常用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分每组34例,患者的年龄在21~34岁,平均年龄为(28.96±3.15)岁。患者的年龄在22~32岁,平均年龄为(28.64±3.16)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均被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无用药禁忌症;排除过敏体质者;均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者。
1.3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减少饮食中的盐分摄入,并注意适量补充蛋白质。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将4-10mL的25%的硫酸镁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5分钟內缓慢进行静脉注射,随后静脉滴注将25%的硫酸镁60mL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1000mL中,控制滴速,硫酸镁输注速度为每小时1-2g。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硝苯地平、硫酸镁与酚妥拉明进行联合治疗,(1)硝苯地平初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天3次,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调节药物用量,每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120mg。(2)将4-10mL的25%的硫酸镁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5分钟内缓慢进行静脉注射,随后静脉滴注将25%的硫酸镁60mL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1000mL中,控制滴速,硫酸镁输注速度为每小时1-2g。(3)酚妥拉明口服,每次25-100mg,每天4-6次。全部患者均在治疗两周后,评价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其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产妇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水肿和尿蛋白等症状,可引起抽搐,严重可诱发母婴死亡。药物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其中最被推荐的为拉贝洛尔和甲基多巴,但是受患者个人体质的影响,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效果在不同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硝苯地平、硫酸镁等药物也被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硝苯地平属于钙通道拮抗剂,进入体内后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周围血液循环,降低外周血管压力,抑制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代谢,具有较好的抑制血管痉挛的效果,是目前治疗高血压和变异性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之一。硝苯地平在临床上应用己久,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最理想药物,其具有强效、长效、平稳降压等特点,并且不良反应极少,因此目前也被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酚妥拉明为。一受体阻断剂,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容量,改善局部微循环,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能够有助于改善胎盘血供,预防新生儿缺血缺氧。硫酸镁也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该药对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子痫、先兆子痫均具有重要价值。硫酸镁进入体内后,镁离子能够增加CAMP、前列腺素,可起到较好的血管舒张作用,同时也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损害,但在应用硫酸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药物的滴速,以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其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有相比于单一应用硫酸镁治疗,联合使用硫酸镁与酚妥拉明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入组病例相对较少,加上随访时间短,因此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并未进行探讨,笔者将在今后对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