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施兴华
摘 要:以“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教学为例,在专业教育课程领域,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高校老师传授专业课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讨思政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138-03
Abstract: Taking the teaching of "Ship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as an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the teachers of the university teach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conten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hip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teaching reform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按照“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2]。
把思政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针对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的课程特点,分析开展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对教学内容融入思政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针对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
《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方向限选课,是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主干课程之一。《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它是在《船体结构》、《船舶结构力学》、《船体结构强度》等课程的基础上,讲述实用的船舶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船体结构有限元基本知识,掌握船体结构规范设计的主要方法,了解船体结构直接设计方法,为今后开展船体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能够将思政的元素自觉并潜移默化的融入授课内容,专业知识与人才教育融合,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
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限选课,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船舶设计公司、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研究所等部门工作,所以要求任课老师教授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少学生认为学好技能就行了、学思政有些浪费时间。思政教育重在培养思政素养,教会大家爱国、爱岗、敬业、奉献,还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未来发展愿景,事关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影响到大家是否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二、“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就课程而言,“课程思政”不是强行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有效融入育人内容,使得专业课有情怀、有味道[3]。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了其他所有课程的有效育人价值,实现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思政教育由专职人员向全体教师的创造性转化。
课程思政,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合,结合“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的特点,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一)民族自豪感
在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当前国际先进的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传播正能量,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比如,大船集团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制大型风帆实船试航成功,充分证明了翼型帆在超大型船舶节能方面的有效性,不论从风帆样机的尺寸,还是所安装船舶的吨位,均为国际领先,标志着我国在船舶风力资源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为例,全球500强企业,拥有航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等。截止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船队规模达到1296艘,综合运载超1亿载重吨,世界排名第一。美国《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单中,中远海运成为全球唯一上榜航运公司。
进入21世纪,国际油价上涨,海洋工程市场需求旺盛。大连重工抓住时机,走出了一条适合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的创新之路,尤其是在深海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方面在国内确立了优势。今年5月31日,建造成功的122米自升式钻井平台,是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最深的钻井平台。大连船舶重工突破了多项工艺、技术难关。在当今最尖端的海洋工程设计制造中,大连船舶重工一举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可能站在造船业的最前列,才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逐步掌握关键设计技术,自主设计和建造,打造自主品牌船舶。
以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LNG船舶、单臂自航式起重船,科考船舶、海洋981、神盾驱逐舰等为代表的尖端船舶制造,中国造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49.3%。这些都能够唤起大学生对于造船大国的自豪感,在给学生科普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增进了对祖国的热爱。
(二)创业思维和团队意识
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技能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现在有国际级、省级及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校學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专业课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的研究项目,编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与企业合作,提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分组来进行讨论,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培养学生的互助友善合作的精神。把班级的学生分组,针对某一个与内容相关的主体,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研、制作相关的PPt进行团队汇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本科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把研讨互动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并制作模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有趣”,学生才喜欢。有趣了,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激发主观能动性。就像学生学技能,调动起了学生兴趣,他们自然就能去钻研、琢磨。
(三)学科和专业本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教育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针对课程内容,重点强调国家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前取得的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分析,比如国产豪华游轮项目集合了国内外的大量优质资源,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造船技术更为成熟的日韩船长都曾尝试开发大型邮轮产业项目,但都以亏损告终。中国的邮轮产业则被寄予厚望,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世界最大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签署价值26亿英镑合作协议。
近期,相关的机构相继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国家也提出了加快制定邮轮发展计划,交通部等十部门还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与之相配套的游轮全产业链也在大力发展中,诸如游轮母航、开发新航线等,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比如中国的海工制造业崛起于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10年,抢占的主要是新加坡和韩国市场,并且由于中国海工制造业偏中低端化,高端设备配套能力较差,高附加值的关键设备主要从欧美进口,短时间难以对欧美企业造成威胁。用实例分析使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提升“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加强学生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使命感和肩负本专业发展的责任。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
随着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船舶不仅趋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而且船舶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通航水域内的船舶密度日益增大,水上交通事故难以避免。2018年1月以来船舶事故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事故,包括碰撞、搁浅、触电、火灾、爆炸等。
碰撞是在船舶航行中经常发生的,船体将产生破损、人员伤亡或者液体泄漏的。在修船的过程中,发生触电的事故也屡见不鲜。原因是工作人员违章作业或违规操作引起的,安全意识淡薄,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使用相应的绝缘工具。有的属无知,有的在冒险、有的存侥幸,有的是疏忽,但结果都付出了宝贵生命的代价。在违章操作的背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教育和现场管理不到位,电气设备实施有缺陷,劳保用品使用不规范等,都是触电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违章,确保安全生产。
统计分析表明,基本上80%的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而人的因素中现场失误造成的,基本上都是违法、违规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不良习惯意味着违法违规,违法违规意味着发生事故。从这些事例中,就要求我们积极行动,改变不良习惯,养成遵守公约、规则、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好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决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懈怠思想,警钟长鸣,杜绝畏难情绪,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同学们懂得踏实做事,认真做人,为职业道德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石。
三、提高教学水平,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的不断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模式,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等形式,使思想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
网络教学平台。当今的时代,网络、信息已经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在大学生上课也是随时带着手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将上课的内容放入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对本节上课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教师在正式讲课的时候,学生也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的方式。船舶结构设计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加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比如,在讲到“船级社”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加入其中,讲述自己了解哪些船级社,船级社机构设置,船级社的职责及其内部的用人机制等,或其他感兴趣的话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提出概念性海洋航行器和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从结构原理、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创新,采用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每节课的最后的五分钟,和学生一起聊一下最近行业内的新闻和热点问题。比如造船业的经营状况或者是哪些船厂接单的情况,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状况,同时对船舶企业也有了一些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制作一些小视频或网上下载的一些小视频,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课外小组。针对专业前言问题、专业热点问题,通过组织课外的兴趣小组、科研小组、辩论小组等多种方式,安排专业课老师在课下指导相应的小组,从而以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因地制宜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理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评价机制
要实现课程育人,就要引入思想政治内容考核机制,注重结合本课程进行过程考核。“船舶结构设计方法”课程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限选课,通常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以不同比例的课堂笔记、上机练习、学习体会给出最终成绩。要实现课程育人,将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因此需要优化考核方式,引入思政内容考核机制,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利用学生课堂展示、作业成果展示、科研创新项目的成果展示等方式来衡量成绩,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大学专业课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职责。大学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的建设要不断大胆创新,不断地突破。专业课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国情,提升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稿[N].新华社,2016-12-08.
[2]李强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公共伦理学”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5):51-54.
[3]石长起.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J].黑河学刊,2014(1):138-139.
[4]王雁鳴.本科安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与教学模式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