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马工程”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9-09-10 07:22单紫薇夏海
高教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青马工程意识形态

单紫薇 夏海

摘 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我们党在高校始终贯彻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工程,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组对42所北京高校“青马工程”工作开展具体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青马工程”需要深化“党管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推进层次清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大思政格局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青马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内容。

关键词:北京高校;青马工程;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043-03

Abstract: The "Youth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s a strategic project of cultivating young Marxists implemented by our par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group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hrough 42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which need to deepen the party control influence, to promote effective method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innovation forms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Youth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deology

2007年共青团中央与全国学联启动实施了“青马工程”;2009 年团中央印发了《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教学与管理大綱》;2012 年青马工程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反复多次强调,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并重点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10个重点建设项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青马工程”启动十多年来,形成了全国、省、市、高校、院系、社团六级培养格局。全国各地高校积极落实、认真筹备,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青马工程”教育培训相关工作。①高校历来是西方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争夺的焦点,实施“青马工程”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关键核心的环节。2015年,共青团中央与全国学联公布首批“青马工程”全国培训研究基地的28所高校名单。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北京的三所高校入选。

一、调研方法与结果

课题组通过集中对北京42所高校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进行集中搜索,梳理自2007年“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推进“青马工程”工作中的相关报道,总结好的经验做法。

在开展过“青马工程”的北京高校中可以看出,活动的组织方为均为校团委或二级团委,在实践中大致形成了以开展“团校培训”“骨干培养”和“青马工程”培训班为主的培养模式。形式多为最广泛的校级或院级“团校培训”,部分基于校、院两级社团,个别与党支部等为载体,高校覆盖率为67%。

(一)基于“团校培训班”的基础培养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团校培训班”模式采用率最高,在开展青马工程的高校中比例为62.5%,成立“学生骨干培训班”的比例为34.4%,设立“青马工程”培训班的比例为28.1%,其他模式的为21.8%,数据中存在两种模式在同一个高校由校团委和二级团委交叉使用的情况。在“团校培训班”模式中,基础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讨论交流,开展频率不等。

(二)基于“骨干培训”体系和“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升级培养模式

除了作为基础培养模式的“团校培训班”外,部分高校相应建立了“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成立了“青马工程”培训班。市级层面及以上开展的高校,截止2018年5月,在北京市开展“青马工程”活动的高校的数量还未全覆盖。2007年5月由共青团中央成立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2008年由北京市教育工委委托清华大学成立的“北京市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2015年由北方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40所高校的理论研究学生社团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团联盟”。

校级层面开展的高校中有北京理工大学“德学”骨干培养计划和“BITalent”计划。培养计划每年从新生中选拔15名青年学生骨干,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设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基层考察——管理模式学习”的三大板块,采用分段培养模式,构建主题鲜明的三级培训体系。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骨干开展,以集中培训(北戴河暑期学生干部培训)和双休日、节假日的常规学习为时间节点,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国情观察、技能训练系列配套活动,帮助青年学生骨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成长目标、锤炼实践技能。在理论学习上,邀请校内领导、杰出校友举办高水平讲座,并开展培训班、实践体验、学习讨论;在社会实践上,走访企业调研社会,通过实践探寻真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级研修班。针对在校研究生骨干,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及思想政治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培养期为1年,每期培养规模大致30人左右。选拔条件为自荐的基础上由组织推荐,并设置了面试和笔试的双重门槛,以确保所招收学员的质量。

北京工业大学培训内容包含“学生干部压力控制与情绪管理”“青年责任与学生干部角色认知”“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相关问题”“如何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解读”“红色经典导读”“中共党史与学生党员认知”等专题培训和《资本论》读书分享会。有的培训安排在寒假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内容有邀请校外专家开展讲座,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学员发表演讲。

(三)覆盖广度拓展深度的特色培训模式

在开展团校培训和学生骨干培训的基础上,众多高校也相应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骨干育英工程”的阶梯式培养体系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展等多种形式的启发引导式教学,例如融合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团队互动,对学员采取宽基础、宽口径培养。在此基础上,开展“团青讲堂”公开课,为团学青年打造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形成以初级团校、班团骨干培训班和“精英锻造计划”训练营组成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阶梯式”培养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里程碑+金字塔”的分级培养体系在探索中逐渐构造起“新生班团干部培训-学院团校学生骨干培训-北戴河暑期学生干部培训”的“里程碑”式核心培养体系,同时开展“德学”骨干培养计划,最大化朋辈效应,并对学生骨干中的佼佼者采取重点培养,累计培养大学生骨干1万余名。

中央财经大学“学分制+末位淘汰制”的阶段式培养体系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开展学制四年的教学活动。学员除接受统一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外,可在学术精英序列、政治精英序列、商业精英序列三个专业方向中自主选择。一年级强化政治情感;二年级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运用马克思基本理论去分析我国现实国情;三年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寻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个人发展的价值契合点,实现立足于崇高理想信念之上的个体发展;四年级助力学生在实现个体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之上,深化他们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信念与角色认同。

(四)通过二级学院开展的培养模式

在二级学院层面开展“青马工程”系列活动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團委依托“新生团校——团支部书记培训班——高级团校”三级团校培训体系,分层开展青马培训。团校培训的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集中学习,外出社会实践与讨论交流。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信仰点亮青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学习实践社,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党员、共青团骨干、学生社团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术科研、文艺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其中“青马小剧场”、“青马理论加油站”、“青马实践”、“青马讲堂”、“青马榜样”、“青马之声”、“青马微党课”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五)通过学校社团开展的模式

在调研的高校中,依托于学校社团开展“青马工程”的有北京语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和物资学院等3所高校。

(六)以其他形式开展的模式

网络平台模式的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几所高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青马工程”系列活动。完善新媒体、微博与微信管理办法,构建多形态、立体化的网络矩阵,开设思想理论教育网络平台包括“党建慕课”“清马来了”等栏目,“清华思客”“清华少年说”被评为特色专栏,在定期评优的同时,发布“微榜单”进行广而告之。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北京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的存在问题

部分高校培训模式仍显简单化。培训模式简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采取的培养方法仍旧只是团校培训,没有特别针对“青马工程”设置的培养项目,达不到培养效果;二是即使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青马协会”“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培训组织,但培训内容过于简单。部分高校的培养内容中仍旧是集中在单一理论学习上。此外,目前众多高校仍然只是立足于校团委开展活动,很少有在二级学院层面开展相关活动的,学院之间缺乏一个竞争力,无法最大化朋辈效应。立足于学校层面的活动也许能最大限度受到重视,但缺乏效率,这也是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长周期、低频率的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一些高校的培养模式都存在持续性和连续性上的不足,即活动开展存在长周期(每期培训之间间隔时间太长,很多高校都是间隔一年之后才才开展第二期培训活动)、低频率(很多高校一个学年之内只开展一次培训活动)的问题,此外培训时间不足,很多高校的培训时间集中于周六日和寒暑假,时间短,间隔长,培训效果不佳。培训持续时间大多仅仅一年,一年之后开始对新学员的培训。仅仅依靠一年时间的培训,难以培养出名副其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除了中央财经大学等个别高校对参训学生设置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外,其他高校都没有一套成体系的考核机制,对学生也没有监督约束的奖惩体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但对于培养机制是否真正发挥效用,需要有一个考核评价机制来判断培养是否起到效果,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培养计划。

(二)原因分析

高校对“青马工程”工作认识不到位。学生对于“青马工程”的意义就更加难以理解,只是在心里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使培养体系里的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看待“青马工程”,导致学生无法从心里接受并正确认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使命。

培养措施致使错位培养。有些高校在开展“青马工程”系列活动时都偏向于团学青及社团骨干的培养,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骨干和普通学生一样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仍旧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学校的培养模式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另一方面,普通学生则排斥在培养体系之外,无法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真正精髓,从而错失良机,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培养。

西方文化入侵严重的客观现实致使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肆虐中国高校,很多学生未曾步入大学殿堂之前就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崇欧尚美,认为欧美国家思想多元,言论自由。而近十年来,韩日文化对大陆的疯狂输出更是导致中国年青一代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和感知。

(三)思考与建议

广泛撒网,大浪淘沙,精准定位,重点培养。从大一阶段对全体新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学生对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兴趣;大二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加入“青马工程”,采取自愿原则接收培训学员,开始正规培训,并设立考核机制,对学期末不合格的学员予以淘汰,在培训体系内,对学生欠缺的理论或实践进行针对性培养;大三一会后对能够留在培养体系内的精英实施重点培养,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讨论交流都要更上一个层次。

自上而下,层次清晰,建立可持续培养机制。自上而下,从校入院,二级学院开展可以增强学院之间的良性竞争动力,达到效率最大化。部分高校“青马工程”课程与党课团课重叠,在集中授课后颁发结业证,学员管理、培训效果短期化,流于形式。高校应完善培训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考核方式,培训加强后期考察,定期在培训时和培训后对学员作出阶段性的综合测评,不断巩固培训效果。还可给学员建立成长档案,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记录与反馈,形成比较系统的电子资料,使得学员的管理可持续化。

创新培训课程体系。为提升培训的实效性,根据党员团员、学生骨干与入党积极分子的不同划分,开展分层次、差异化的理论学习。此外,部分高校以素质拓展活动的形式开展“青马工程”,为了培养小青马们的团队意识和毅力,通过某些形式的小团队游戏、体能训练、素质拓展可以阶段性的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但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最终培养目的弱关联,素质拓展还会导致娱乐化影响加深。

强化与党组织的联系。高校党的基层建设与“青马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可通过“青马工程”选拔优秀的青马学员,使真正优秀的青马学员脱颖而出,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真正成为党的后备人才库,通过“青马培训”加强入党前的理论学习,吸引更多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质量。“青马工程”还可以与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结合,与预备党员的培训相结合。加强与学生党支部的联系,把“青马工程”纳入党建的整体规划,与党员推优衔接起来,以党建带动团建,把“青马工程”打造成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

形成大思政德育格局。新时代青马工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现实要求。构建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与“青马工程”实施路径,以此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要强化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教育支持,以大思政格局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青马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稳扎稳打,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帮助当代大学生深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扎实基础。

注释:

①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宣布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计划;同年10月,又颁布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

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首钢工学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7(0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3).

[3]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22-125.

[4]李士峰,朱玉超.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85-87.

[5]邵鹏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学生中的早期传播[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23.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青马工程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