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月
一、关于问题学生
首先,在细节中感化。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教师适时的关注与鼓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判断某些孩子可能成为问题学生时,我通常会有针对性地关心,在其导学案上写上一句评语,作文本上给一个肯定,甚至感冒时给一粒润喉糖,胃疼时递上一盒热牛奶……让这孩子在学习生活的细微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对于某些特殊的孩子,还需走进心灵。我班的黄某某,四年级时,母亲因病去世,跟父亲和弟弟生活,他遗传了父亲的暴脾气,一家人常因各种琐事起冲突。上个暑假他跟父亲大打一架后离家出走,其他孩子离家出走的目的地大半是网吧或朋友同学家,他离家出走后却来到了我家。平时的关心让他信任我,让他在脆弱无助时选择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引,这样就能避免他成为问题更大的问题学生。学生的尊敬和喜欢会让你的话在他心中更有分量,一个喜欢你尊敬你的孩子一定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又怎么会成为问题学生呢?
其次,寻找优点予以信心。一无是处的孩子有,但很少,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总能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从而让他在这个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我班讲台前面安排了三个“大组长”,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常在各种场合因为各种原因被批评,常被批评的孩子就容易否定自己,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我就让他们承担整理卫生角的任务,在最初的阶段,只要卫生角整理了我就表扬他们,慢慢地他们不仅整理卫生角越做越好,在其它方面也变得很积极。我上课时经常使用展台,只要我打开展台,他们就主动帮忙整理展示的导学案,调节亮度,照相截图等,这时我更要适时给予肯定,并告诉所有的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最坏的结果就是放弃,不仅是指老师放弃学生,更是指学生自己放弃自己。放弃自己就不在意荣誉,不在意名誉,不遵守规则,无敬畏之心,对这样的孩子圣人也很难教好,何况是我们这些平凡的老师呢?所以,利用好每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细节,关注他,寻找优点予以信心,避免问题学生产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二、抓常规管理
(一)因材施教,指导学法,向复习要效率。
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利用周记等书面材料、个别谈心、侧面了解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愿望、兴趣特长、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等等,及时帮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加以分析和引导,对症下药,尽力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以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信心。并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首先需要分层教育。进入初三下期,对于优生,应根据他们自身情况,帮助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对于后进生,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入手,寻找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价值,并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于数量庞大的中等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敢于超越的勇气,特别是在初三后期,如果能调动这部分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很有可能创造奇迹。
其次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提高学习成绩。通过主题班会,总结提高效率的方法,并将影响学习效率的行为归类。一类是心理因素:被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左右,如灰心、焦虑、嫉妒、骄傲、背思想包袱等。二是学习方法类:上课发呆,听课效率低下;对抄作业,不积极主动思考;不整理、归纳知识点,未形成知识体系等。三是违背学习规律,教材没弄懂,就去抠偏、难、怪题,也属于无效学习。四是没有严格落实应试技巧,造成不当丢分等等。学生对照归类,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优化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心理,适时予以疏导。
初三学生第一次面临如此严峻的升学问题,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及时的心理疏导非常必要。首先,适当组织活动,缓解学生压力。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教育,让学生明白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成绩的波动是正常的,但学习上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有“耐挫力”。其三,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多与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多和家长联系,跟家长一起缓解学生过重的压力。
(三)协调学科间的关系
深刻认识“8-1=0”的道理。首先召開科任老师会,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认真听取各科老师意见,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提醒各科老师合理安排作业,协同作战。其次,关注短板,优化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以促进各科协调发展。
(四)以远大理想激励
开展《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我的青春不浪费》《态度决定一切》《现在苦,苦一时;现在不苦,苦一辈子》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牢记于心并为之奋斗:我不是为家长学,不是为老师学,我是为了我将来的自由与尊严而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五)严明纪律,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根据班级制定的小组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状态、劳动卫生、集会、自习及寝室纪律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评,奖惩分明。坚持天天公布、周周总结;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为集体争光的观念;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加强指导,帮助纠正。加强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浓厚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