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维“研学”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10 07:22黄旺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语文教学

黄旺莲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将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多维“研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研学”,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探讨:一是课前明晰“研学”主线;二是课堂活化“研学”内容;三是珍视“研学”中衍生的问题。

关键词:多维研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研学后教

课程改革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模式比较单一,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依据来自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而不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师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久而久之,师生会养成依赖性,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模式百花齐放、日新月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倡,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研学后教”的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研学”呢?现笔者提出几点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前明晰“研学”主线,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

学生的素养发展离不开学习,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素养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大部分都会有一个定性思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就不知从何入手去学习。而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先关注课后练习题,明晰“研学”的主线。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理念既蕴含着学习的方法和思路,又提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文本学习的主线。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的课后练习题共有4题。第1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这个题目至少包含三个训练点:一是训练学生理解和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二是告诉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提示学生写作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第2题则是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举例说明如何思考提问。第3题是句子的训练,旨在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第4题则体现了语言的积累。由此可见,每一道课后练习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训练方式。所以在实施“自主学习”模式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课后练习题,开展更深入的“研学”。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自学课文的方法,还会大大提高了自学能力,各项语文素养训练也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课堂活化“研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学而思之,学而智用,并大胆地去探求真知。在课堂上,笔者常常鼓励学生:“会想象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能解决问题的孩子是脑子灵活的人,而会发现问题的孩子是智慧之神。”笔者还经常跟学生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笔者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模式。只有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笔者会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时笔者会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点拨、旁诱,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后,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清朝的皇帝能命人建造出如此精妙绝伦的圆明园,但为什么不能保护它,让它任人掠夺践踏、毁于一旦?”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组成探究小组,去搜集资料、讨论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到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还意识到人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断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才不会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欺负等。在搜集资料、讨论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笔者有时会采取“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领悟草原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由此拓展到祖国其他地方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时笔者还会采取“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发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互动交流能更好地激发彼此的想象力。

在课堂的形式设计上,笔者有时会安排“问题接力赛”环节,即先让一个学生发言,让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若该学生能回答得上,就让其进行发问,依此类推。有时候,笔者会为学生安排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让学生进行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悟出真理。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笔者会让学生围绕“该不该把钓到的大鱼放回湖中”进行辩论。学生通过辩论,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时候,笔者还会领着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就地取材、靈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等一切的教学行为,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

三、珍视“研学”中衍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见解抱有怀疑的态度,但能大胆质疑的学生却不多。因此,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决不能动气,更不能肆意责骂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去探索真知。有一次在做课堂练习时,有一位学生对同学所说的答案提出质疑“博物馆里珍藏着(宝贵 珍贵)的文物。”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宝贵”,笔者肯定了答案。因为“珍藏”与“珍贵的文物”在表达上显得重复累赘。而班上有个学生就十分坚持自己的想法,对笔者的解释不给予理解,认为“文物”总得用“珍贵”来形容。当时,笔者立即表扬了该学生:“小欣同学真有伽利略的风范,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质疑,是勇于挑战权威的表现。你有一种质疑的精神,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能在课后为你的见解找到依据吗?”这个学生听了,课后十分积极地去查阅字典、查书、请教他人,然后结合句意来理解,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其他学生也从这件事明白了:老师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的。这使得班上不求甚解的现象有所改善,大胆质疑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是摒弃因陈守旧思想、建立大胆创新信心的有效途径。

此外,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很值得去深究的,也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训练点。如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老汉要揪出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揪出来,结果又会怎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展开讨论,想不到他们能围绕这个问题,给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有的连笔者都没想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好像是宝藏,等待着教师去发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抓住时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平台。

总述上文,开展“多维研学”,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审美情趣、价值观在讨论交流中得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也有所提高。“多维研学”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改革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多维研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研学语文教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