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吉林老师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更多的人拥抱光明和温暖。她用精湛的教艺和对学生的热爱,照亮学生人生最初的方向;她用明灯般的关切和温暖,帮助青年教师获得成功的信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青年教师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她用充满智慧之光的双眸点燃青年教师的激情,指引他们走向情境教育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育教师成长
假如你在黑夜里遇到一盏明灯,你所歆享的不仅是明亮,更是温暖。假如生命中有这样的明灯,那又何止是幸福……
一
1978年9月1日,这是一个美好而特殊的日子。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欢天喜地地走进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大门,走进一(1)班的教室。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那么幸运:我们班成了李吉林老师第一轮情境教学实验班。从此,这盏明灯就照亮了我的、我们的一生。
那时的我,是一个生性胆小的孩子,但在李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渐渐地,我也大胆举手发言了。记得在上《燕子》这一课时,我扮演小燕子,描述了自己的模样和一路上飞行的见闻,李老师热情地表扬我爱动脑、会表达。从此,我也成了课堂上的“活跃分子”。可以说,小学阶段五年的学习和成长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明媚的春天,李老师带着我们去郊外找野花,教我们认识白色的荠菜花、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婆婆纳……中秋节的傍晚,李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人民公园的桥上,大家席地而坐,期盼着月亮快些升起。李老师一会儿轻声细语地指导我们观察,一会儿拉起手风琴,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唱“皎洁的圆月亮,银盘般的圆月亮……”高年级时,李老师带我们参观奶牛场,观察老牛吃草、工人挤奶,感受老牛的默默付出。那时,我们的课外读物很少,每学期初,李老师都会用铁笔钢板手工刻印、装订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补充读本,帮助我们积累语言。
正是在李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我和小伙伴们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沉浸在语文课堂的精彩里,在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感受、体验、表达,自由与充分地发展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记得有一次写“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我写了一篇题为《蜡烛》的习作。不久后,当我知道李老师把我的这篇习作作为例子用在她的书中时,心里无比自豪,这更增添了我学习语文的信心。李老师还把大家的习作编辑成《小学生观察日记》一书出版,并用稿费为每人买了一双白球鞋。我清楚地记得鞋帮上还印着鲜艳的一红一蓝两条杠——那可是我最珍贵的一双球鞋!
童年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情境教学,只觉得语文是那么有趣,小学生活是那么美好。正是从小受到情境教学的滋养和熏陶,我们班的同学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奠定了坚实的语文基本功。我当然也不例外。语文课上,我喜欢观察,喜欢提问,还喜欢表达。李老师精湛的教艺和对学生的热爱,让我觉得当老师是件有趣、有意思的事情。于是,一个小小的心愿悄悄在我心中萌发——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位像李老师那样的语文教师,给学生带来快乐……
小学毕业,我们班上四分之三的同学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我也是其中一员。初中毕业,我的中考分数达到了江苏省南通中学的分数线,但我因为心底那个小小的愿望,放弃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南通师范学校。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年幼的時候,懵懂之中,李老师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人生最初的方向。
二
1989年师范毕业,我又幸运地回到母校,在李老师身边工作。更幸运的是,我这个当年李老师的学生,成了李老师的徒弟。
记得那一年,我要参加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接受任务以后,便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备课。谁知这时,李老师却因胃出血病倒了,医生嘱咐她卧床休息。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接到李老师的电话,让我到她家。那天下午,我走进李老师的卧室,屋子里飘散着浓浓的中药味,只见李老师靠在床头,用一只大枕头垫在腿上,正拿着铅笔在枕头上放着的我的教案上一字一句地修改着。见我进来,她声音虚弱却又急切地说:“快过来,我写的字比较潦草,先说给你听,然后你就在这儿整理,不懂就问。”接着,她一段一段地讲,一边讲一边告诉我为什么这样改。讲完后,她的额头上已经沁出密密的汗珠,她的声音已经略带沙哑。我坐在李老师书桌旁誊写教案,看着老师细细的改笔,连一个用错的标点都纠正过来,再看着老师疲惫难受的样子,心里既羞愧又难过,也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老师的期待!这次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开头的成功多么重要。这样的成功里,有李老师明灯般的关切和温暖。
记得李老师指导我们备观察说话《我把春天画下来》一课,带着我们几个年轻人,迎着春天午后的阳光来到濠河边。当她发现河边桃树上盛开了第一朵桃花时,像个孩子那样惊喜地叫我们看。我们围在桃树旁,李老师指着那朵粉红的桃花,说:“如果孩子们发现桃花开了,他们会说什么呢?”看到身边的景物都是静止的,她略加思索,又说:“俗话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在河里放两只大白鸭,那整个场景就活了。”我们就这样看着、找着、想着、问着,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
李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在李老师身边,看着她每天清晨很早就来到学校,双休日也不休息,更没有自己的寒暑假,我逐渐明白,为了追求教育的完美境界,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思考、研究、实践,她的跋涉饱含辛苦,她的初心始终未变。
在李老师的书中,她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我总觉得,胸膛里还是那颗赤子之心,对学生,对教学依然是那样赤诚,那样执着。”她的这番话,让我心潮起伏。小时候的我只觉得语文那么有趣,周围的世界那么新奇,却不知道,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背后,凝聚了李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蕴藏着李老师对儿童和教育的神圣情怀。感谢李老师在我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用她那满腔炽热的心火,为我点亮了指引人生道路正确方向的明灯。
三
之后,当我在教学上有了进步,李老师就把我推向更广阔的天地经受考验。她外出讲学常常带上青年教师,于是,我也有机会在全国、省、市范围内上课。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更快的提高。而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中,我也深切地感受着情境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领悟着情境教学的精髓。
李老师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那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然而,生活里也少不了涌浪;倘若没有涌浪,便辜负了人生。……于是,我便很向往大海的奔腾……”李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坚持,如磐石般的坚定意志,时刻激励着我向前奔跑。
李老师说:“要以学习为乐,以研究为荣,以儿童的发展为心灵的寄托。”2007年,我满怀热情地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围绕课题,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儿童学习理论。每周一下午放学后,我们就来到情境研究所,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研究困惑,制定研究方案。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常常忘记了时间。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李老师鼓励我们充满自信地去想、去做,她认为只有美美地想、乐乐地做,才能越来越聪明;她也常常提醒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研究,要针对学生的学设计教师的教,把学生教聪明。是李老师带着我们,从单纯的教学走向了自觉的研究。
2012年4月,我有幸加入了江苏省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力量培训班。我从自己日常教学的探索中,提出了“小学语文主题情境学习”这一教学主张。李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并告诉我:“综合课是一种发展方向。”望着李老师鼓励的微笑、期待的目光,我心里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小学语文主题情境学习颇有收获,萌发了著述的念头。当我把书稿拿给李老师的时候,她欣喜地翻阅着,说:“我来给你的书写几句寄语。”第二天,我来到李老师办公室,她已经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随心愿挑朵朵鲜花,聚成一束,方显花儿的多彩,集合的力亦蕴藏其间——以此借作主题情境学习浅近的一喻。贺唐颖颖新作问世。”我双手捧着这张薄薄的宣纸,却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这是李老师对小学语文主题情境學习最精辟的诠释,更是对我成长的肯定。
在我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李老师有意识地给予我人生的历练,又适时从旁指点、鼓励,用她充满智慧之光的双眸点燃了我的激情,指引我走向情境教育更广阔的天地。
四
尽管在李老师生病住院期间时常去探望,也一直知道她的病情,但2019年7月18日下午得知李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我仍然不能接受,甚至不能提起,仿佛只要不说,李老师就一直还在我们身边:她走在中学堂巷子里,和遇到的街坊邻居打招呼;她坐在宽大却因摆满书籍文稿显得拥挤的办公桌前,伏案工作;她坐在藤椅上吃一片苹果,稍事休息,又和我们聊起最近的生活……
一想到李老师已经离开了,我的内心就像是被悲伤沉沉地压着,如同漆黑的夜空一般灰暗。我从靠着窗边的桌案前抬起头,忽然发现天空中闪烁着一颗特别亮的星星,仿佛一盏明灯。那是您吗?从一直指引我人生的“那明亮的灯火”,变成了一颗明亮的星星,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您还在用您的生命点亮灯火,让更多的人拥抱光明和温暖。
(唐颖颖,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南通市“十佳园丁”,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师从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实践研究情境教育。多次在省、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著有《小学语文主题情境学习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