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教师的行为自觉及面临的挑战

2019-09-10 04:20薛海兵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挑战

摘要:教育家型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探路者、实验者、反思者和领跑者,他们在教学变革中表现出可贵的探路精神、实验精神、反思精神和领跑精神,并形成教育生活中的行为自觉与理想境界。在通向教育家的道路上,他们会面临人格力量、文化底蕴、转化能力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教育家型教师 教学变革 行为自觉 挑战

教育家型教师就是具备教育家特征的优秀教师。一般说来,这类教师具备厚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有鲜明的教育主张或系统的教育思想,具有卓越的专业水平与业绩,教育思想与实践均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教育教学领域受到同行和专家的推崇。从岗位特征考察,教育家型教师多为教学实践专家,他们的成就与影响主要通过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体现出来。在教育教学实践及其产生辐射影响的过程中,他们身上往往会自觉形成一些符号性标签,如教学改革的探路者、实验者、反思者和领跑者。放眼语文教育界,堪称教育家的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李吉林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等,无不具备这些特征。教育家型教师就是要学习这些老师身上的探路精神、实验精神、反思精神和领跑精神,并使其成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形成一种对于教育生活的自觉境界和积极态度。

一、教育家型教师的行为自觉

教育家型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改革自觉。众所周知,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尤其是学科教育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子都会发生变化,部分影响因子开始呈现出惰性与负面的特质,影响学科教育的正常发展。然而,对于教育教学中潜在的规律与问题,教育家型教师有本能般的敏感,并且对这种敏感抱有探究意识,这是成就包括教育家在内的行业专家和改革家的重要条件。此所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放眼教育史上的师徒私学制、班级授课制、选科制、合作学习制等教学组织形式或教学方式,无不是基于问题意识和改革自觉的“先知先觉”的教学变革。国内语文教学界的诸种变革也是如此,当教育教学沉陷于某些积弊之中时,教育家型教师往往能够得风气之先而率先变革。譬如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当时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呼应与贡献。就我本人而言,当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在人文与工具、科学与艺术之间出现比较明显的矛盾时,我顺应潮流及时提出了“雅正格调”的语文教学主张,个人以为是对语文课改中某些流弊的有效纠偏。所有这些改革自觉绝不是为了凸显个人的作用,而是为了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总之,相对于优秀教师而言,对于教育家型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前瞻性的眼光、敏感的意识和改革的自觉,以及一种先行者的姿态。

教育家型教师要有开展教育实验的勇气和魄力。在《宽容》的序言中,房龙曾讲述过一个先驱者的故事。这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在这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中,最为可贵的当然是他们挑战传统和捍卫自由的勇气。教育家型教师身上必须多多少少有着这样的气息。他们要敢于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接受教育实践的检验,并从中发现和总结教育教学的规律、方法和经验教训,从而率先推动教育教学从局部走向整体的变革。尼尔的夏山学校、杜威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等,固然是教育家进行思想实验的典范,教育家型教师虽然不能都拥有一所学校,并在其中实施和检验自己的教育思想,但是应该从中获得一种启示——敢于开展教育实验。教育伦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固然不应是教育改革中的小白鼠,但是只要我们的理论假设足够充分,实验推进足够科学,风险控制足够稳定,教育教学实验的效益必定是可观的。陶行知一校之内的小先生制,李吉林一科之内的情境教学,魏书生一课之内的知识树建构,无不经过一定范围、一定时段的尝试与实践。因此,每一个教育家型教师都应该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能夠体现其教育思想的实验项目。当然,在教育实验的推进过程中,论证与实践,坚守与自信,反思与修正,步步为营,持之以恒,无不是对教育家型教师的改革勇气的考验。在通往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成功者的经验都表明,基于实验项目的变革勇气是决定他能走多远的重要影响因子。

教育家型教师要有自觉反思的精神和自我批判能力。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申辩》)这句话表达了苏格拉底理性的人生态度,他坚信人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建立在不断审视和修正之后所确立的理性追求之上。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教育生活,对教育家型教师如何面对教学变革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所有的教育进步都来自于有价值的审视与反思,审视与反思的深度决定了变革的大小与进步的快慢。优秀教师面对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很容易在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和自得其乐中止步不前。只有那些具备自觉反思精神的教师才会开展真正的自我批判,并从自我反思与批判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否定别人总是容易的,否定自我向来不易,对于教师而言这也就成了能否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分水岭。同样的课题反复设计,同样的问题多维思考,同样的经验多次审视,同样的想法不断推敲,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名家同课异构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实验项目能坚持数十年的真正原因。与教学变革联系紧密的自觉反思行为主要有课堂叙事、教学诊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教学变革的有效反思与提升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我批判与重构能力,这就关涉他的学术功底与素养储备。任正非的“华为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的“一个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正是华为公司能够不断壮大的思想指南和能力源泉。当然,过多的无效反思会聚积为自卑心理,反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

教育家型教师要建立团队、扩大影响,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辐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不能或不经复制的教育思想、实践和经验,必然得不到更多的检验,也得不到更广的施行,也就不能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使更多教师和学生享受先进教育思想带来的福利。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培养教育家型教师不是为了造就个别人,而是为了引领一批人、造福一批人。建设学术共同体是教育家型教师扩大影响的必经之路,它能够使更多对于教育教学怀有不确定信仰的优秀教师寻找到安全感和奋斗的智力支撑,这也正是齐格蒙特·鲍曼在阐述共同体概念时所抱有的基本主张。学科内部的区域联合,学科跨界的横向联合,以及工作室和研究所、实验基地和实验学校等丰富多样的共同体形式,都是教育家型教师领跑学科教育及其改革的可选择途径。我的格调语文教学主张在十年前提出之后,经过专家论证和实践检验之后,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得到认可,于是面向全市选聘优秀中青年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继续研究和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了领衔人及其主张的教育价值的影响。团队建设为教育思想的丰盈与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教育实验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相应变化。做课程建设,做教学产品,做操作范式,做评价系统,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都可以得到更快捷有效的推进与落实。更重要的是,教育家型教师作为领跑者,他的团队能够磨炼出一批优秀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以教育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他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其变革的范式与路径为核心首先扩散开去的。

二、教育家型教师面临的挑战

虽然教育家型教师在教学变革中会有更多的行为自觉,但是在通向教育家的道路上,教育家型教师也会像普通教师那样面临各种挑战。行为自觉中潜在的理论拥有、自我评价标准、实验平台、团队组合这几个方面的负面因素都是阻遏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前两者主要是源自教育家型教师自身,后两者则主要是外部因素带来的。当然,除此之外,教育家型教师在推进实验深度方面的专业能力、消解外部抵抗因素方面的人格特征以及教育环境对于实验结果的预期水平等,也都是客观存在的困扰教育家型教师自觉实施教学变革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这些束缚或制约教育家型教师教学变革行为的因素不外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无论外部因素的制约作用多么强大,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会出现引领教育改革的教育家,这表明更大的制约作用源自内部因素。而且,这种内部因素的束缚事实上也并非局限于个人的教学能力,更多的是教学能力之外的其他内部因素。

教育家型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对于教育家型教师的行动力量到底有何影响,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推动教育家型教师自觉投入教学变革的行为因素中的改革自觉、教学勇气、反思能力和团队建设,无不需要教育家型教师具备强大的人格力量。教育家型教师要具备改革家的不畏权威、不畏人言的勇气与担当,对从事教学改革的各种努力有充分的自信和坚守。不少优秀教师出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高升学率的追求而功利性极强,这事实上会消解他们从事教育改革所拥有的美好初心。譬如,在一所中等水平的学校里,任何一个有着教育家梦想的教师,他必须在升学率与改革现状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并付诸行动。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束手束脚,也就成为不少有追求的教师的问题所在。他们身上缺少了大气、执着、坚毅等成就大事业者必须具备的气象与格局。教育家型教师要具有学者的魅力,灵魂纯粹,痴迷学问,治学严谨。实际情况是,不少优秀教师在应付课堂教学之余已经很难有精力钻研学问,或者他们难以做到将宏观的教育研究与中观的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并试图超越多数优秀教师。结果就出现了很多奇葩现象,各种场合虚头巴脑、虚张声势、夸夸其谈的“教育家型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里却出现了特级教师的班级考倒数的“正常现象”。这样的“教育家型教师”越多,其人格形象和魅力就越受到质疑,其趋近真正教育家型教师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表里如一,怀有理想,敢于实践,承认不足,且经得住各种考验,才算是有了教育家型教师的身形和气场。

教育家型教师需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刘国正先生擅长书法和杂文创作,钱梦龙老师擅长古典诗歌写作,李吉林老师精研《文心雕龙》,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家中具有开阔文化视野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典型人物。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是教育家型教师必备素养的重要内涵。若是结合行为自觉的四要素考察,每一方面都对文化底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发现问题的敏感力、催生教学勇气的学养积淀、实施变革反思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团队的学术影响力,都建立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教育家型教师不能满足于阅读学科类期刊,满足于理解少数几本教育类专著,满足于一叶障目式的一己之得,要有宽阔而坚实的文化底蕴作为取得素养自信和卓越成就的基石。但是实际情形是,不少所谓“优秀教师”对于狭隘的阅读、偏执的主张和贫瘠的思想津津乐道,而对于基本的哲学、逻辑、历史、科学知识所知甚少,对于新思想和新理论更是敬而远之,使得他们大多不能从这些上位学科或基础学科和经典理论出发去客观衡量和评价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往往给人以自负、肤浅、浮躁、浅薄的印象。文化底蕴深潜于生命的内核,由内而外焕发光彩,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原生性解析功能,具有打通任督二脉、融会贯通的再生性融合功能,可以使教育进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至高境界。忽视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这也许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界难得出现教育大师或者真正教育家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型教师需要提高思想的转化能力。教育家型教师区别于普通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是他们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育思想。但是,真正的教育实践家需要的是将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或者是从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价值的教育思想的能力。据笔者观察,相当数量的教育家型教师在这两者的转化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少所谓的教育思想华而不实,空有其表,接受检验的范围过于狭窄,它适用于教育实践的普遍性与实效性也就非常有限。漂亮文章发表了一大堆,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或者自我欣赏固然可以,但是很多说法都是无法反复实践的,且没有用以检验的表述与数据;这些换一个时空和对象群体就无法彰显其价值的所谓主张或思想,自然就失去了推广的意义,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普遍性功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准确的提炼和接受更广泛的实践检验,便只能停留在自留地里日复一日地耕种。相当一部分教育家型教师的思想与实践不具备复制条件,局限于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小范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比较成熟或先进的教育思想的传播与扩散。这是转化能力低下的另一个维度的体现,也就是在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复制与转化的维度。这个维度的转化能力更为关键与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某种教育思想是否能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人受益。

教育家型教师需要积极营造和充分争取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外部条件的环境对于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固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很多时候却是关系到教学变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正如鲁迅所言,天才也需要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过去,教学变革往往容易在实力比较薄弱的学校和地区得到重视和推行,也最容易在这种环境中出成果见成效,也就更容易成就一批有追求的教育家型教师。现在,京沪江浙粤等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实验往往先行一步,也催生了一批能够抓住机遇的优秀教师。这也都证明了改革环境对于教育家型教师进行教学变革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具有尊师重教、崇尚创新风气的文化发达地区的教育环境相对而言更有利于优秀教师实施教学变革。过度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有保守倾向的老牌学校、缺乏激活因子的落后学校等都不是孕育教育家型教师的理想环境。此外,相比于传统的教育环境论的内涵而言,当代社会的教育环境主要在信息量与话语权两个方面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改革中,能够通过不同渠道参与较高层面的培训、交流和学习的教师,在获得信息的速度与所参与团体之中的话语权等方面,都处于与普通教师层次有别、高下立判的成长环境。但是,更多的优秀教师缺少这样的话语平台和信息通道,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当然,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他们如果因为个人能力卓越、意志非凡而进入某些更好的发展环境,往往就会在高处迅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成为众多“机缘未到”的优秀教师崇敬与仰慕的对象。

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改革者,有学问的实践者,有情怀的教育者,有道德的垂范者,有魄力的领跑者,在教学变革的实践中也就应该具备和呈现更多的行为自觉。虽然他们与教育家尚有漫长距离,但是自身应该同样焕发启蒙与唤醒、创新与实践、影响与促进的光芒与能量,为教育发展和学科变革提供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个体智慧。在漫长而艰辛的發展道路上,他们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教育对于其所寄托的期待依然很高;而且作为一个优秀群体,他们在应对挑战和引领方向上同样也被寄托了更多期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薛海兵,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专业成果曾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著有《格调语文》《语文的理想国》等。)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挑战
极限挑战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眼力大挑战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期待中学历史课程和教学的深度变革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现状调查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