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幻想锁链的彼岸》浅谈相关社会现象

2019-09-10 03:50:36张予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思想

张予

摘  要  《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是弗洛姆用以表述一生努力方向、目标以及意图,记录下自身精神发展的宝贵遗产。作者弗洛姆出生于1900的德国法兰克福,父母亲性格上的强烈差异使他萌生出对人类行为及其成因的兴趣。此外,成年后的弗洛姆面对纷争的频发,亲人家属的亡故,开始总结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学说,并融汇贯通,组合而成一种新的理论学说,产生出了关于观察世界和所处时代的新的视角,也就是哲学思考。

关键词  思想  精神发展  时代视角  哲学 思考

一.思想简述

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二人作为人道主义思想中的指明灯,对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如在人类进化中,马克思坚信伴随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是人类的不断进化和自我完善;而弗洛伊德则持有相悖观点,他认为人类进化是一场空前的“两难”悲剧(原始人类拥有简单易得的快乐却无法收获智慧,而现代文明人类虽在智慧上得到了开发却呈现出病态的社会发展方向)。此外,马克思认为人类一切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物质(财产)的追求和占有更多的物质(财产)所带来的的满足,而弗洛伊德则以个人性欲来概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人道主义观点上的异同给弗洛姆带来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人类的“快乐原则”实则是“力比多”,也就是性欲。性欲向非性欲的转变,实则是人类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的进步,人类从而得以升华,文明得以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进化变得愈加聪明有思想,个人及社会对于“力比多”(本能)的压抑就越严重,从而就越难感知原始人类的幸福,社会和个人也在过分压抑本能中更大几率下患上精神疾病。为此,我们可以开始以社会观点来探讨精神疾病的成因和表现。

二.相关思想与社会现象

精神疾病在现今的百度词条中被定义为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精神病在马克思看来,表现在人与自我人性间的疏远以及同他人的疏远;弗洛伊德则认为精神病是对自我本能的要求与现实情况、条件之间的失衡。反观近来社会热点,我们不难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众多精神疾病正在一步步侵蚀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性的病态。在2019年10月24日,一条駭人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的榜首——大连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凶手竟是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男孩。我们不难想象,孩童幼小,对暴力和个人欲望没有合理的认识也无人教与如何表达,当被压抑的欲望、冲动与文明社会的规范相冲突,与现存的道德约定、风俗习惯相违背,一件件令人气愤又难以理解和想象的社会事件接二连三出现。据这一状况,我们不妨从弗洛姆的视角去作客观观察分析。被压抑的欲望往往对应的是人类的“阴暗面”,代表还未被开发,升华,是反社会的原始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与人们认知的文明和体面相背道而驰。在无意识的概念中,压抑是指被压抑的冲动意识而不单单指所压抑行为,即冲动的本身。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压抑,一定的冲动和一定的“阴暗面”。与此同时,我们对行为后果的认知,也就是对行为产生结果的恐惧使我们压抑了欲望。当社会发展越迅速,文明形式越高级,人类的本能和欲望就显得与现存的社会规范越水火不相容,从而产生的压抑就越大。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文明的发展意味着压抑的增加。

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对个人精神及社会有了上述认识和了解后,我想谈谈关于人类个性的问题。人类所产生的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原因之一在于人类个性发展有着几个阶段,而每个人的年龄、阅历、见识导致了这几个阶段之差。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正如前文所叙述的,是原始人类及当今孩童阶段时不受限制,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宣泄;自我则是有意识、组织的个性,能观察现实,适度处理欲望和本能,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超我属于个性的最高范畴,它凌驾于自我,是自我禁令的内在化,所作出的压抑行为不需要通过头脑加工判断处理。作为一个现代人,自我及自我以上阶段的个性才是适应社会生存所需要的,也只有我们对欲望、需求有着理性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控制欲望,去认识到自己内在更广泛和更深沉的实在。另外,我们是受在我们的意识,情欲和利益所决定的,就这点而言,我们是不自由的,或者说,我们的自由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实的全面认识,把自己从一个被决定,不自由,被动且依赖性的人改造成一个有目标,有主观能动性,独立的人去扩大我们自由的领域。人类的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扩大自身的自由领域,去创造使自己向上的条件而去驱逐会带来落后退步的状况。向上意味着人的不断变化,带有积极意味,而落后退步意味着发展的滞留甚至是倒退。许多人所抱怨的不幸其实往往源自他们所作出的选择,善和恶的倾向,乃至我们个人的命运,也是由选择所决定的,代表着你既可以选择创造“生”的条件,也可以选择“死”的沦陷。但我始终坚信,一个完整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是当今最优秀的遗产,我们都将各有途径去达到善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明.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J].求是学刊.1994.

[2]李琳.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思想评述.[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3]王雨辰.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