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唱成为学生终生的伙伴

2019-09-10 03:13王毅
高考·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技能兴趣

王毅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的六个必修模块中,《歌唱》模块是学生最感兴趣、选修最多的模块。歌唱是人的本能,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懂得运用声音表现自己的情绪,悲伤的哭,悦耳的笑,或高过低,本能的吟唱。

关键词:歌唱模块;音乐审美;兴趣;技能

一、“爱唱歌”—保护学生歌唱的兴趣

选歌唱课往往有以下三类学生。有的同学自身的歌唱条件很好,在小学、初中阶段,家长有对其歌唱水平进行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歌唱能力,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在歌唱课里进一步提高,对于这样的学生,基础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作为教师需要给他们多实践、多锻炼的机会,对他们的歌唱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每节课的成果展示环节,我们可以让这一部分人首当其冲。

约占70%的学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听课的,他们很少有机会单独的演唱,但他们是音乐的爱好者,平时喜欢听歌,偶尔跟同学在APP等平台K歌,唱歌也不跑调,有的同学的音色和乐感都很好,他们迫切的想要拥有歌唱的技能。我们应从从歌唱基础训练开始,用基本的练习引导学生去科学的发声、演唱,寻找共鸣,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拥有歌唱的能力,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好教的。

还有少数同学也想唱歌,可是五音不全,對节奏、音符都不敏感,对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应该首先尊重他们的兴趣,不要简短粗暴的对他们说:“你调班吧,唱歌跑调的我不要!”这样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学校教育毕竟是大锅饭,针对此类学生,我认为首先要让他自己清楚他的歌唱水平,从零做起,鼓励他多唱音阶,在每节课的发声教学阶段多给这样的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果半学期后,学生想要放弃的话,再帮助他转班。

二、“会唱歌”—教会学生歌唱的技能

1.科学、高效、有趣的发声训练

良好的声音训练能启发歌者利用自身条件更好地去为演唱服务。在歌唱教学中,发声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高中生来说,歌唱的发声训练是排斥的,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发声的意义,简单的发声曲,他们认为太枯燥,唱起来旋律不好听,声音单调,往往一条发声曲,就在一片闹哄哄的声音中结束了;而稍微长一点、难一点的发声曲由于学生的识谱能力有限,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可能占用太长的时间来识谱,往往花了老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唱,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我认为针对高中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甚至改编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作为发声曲,学生们喜欢唱,同时还达到了练声的目的。

比如,在教材的第二节中,学生们都学会了《同一首歌》这首作品,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发声练习中,我将《同一首歌》里面的旋律拆分,作为常规的发声曲来练习,唱词换成“LO”、“LU”“啊”等,改编发声曲后,旋律抒情、缓慢,可以用来重点训练学生歌唱时,声音与气息的结合,声音的连贯性,完整性,诸如此类的歌曲还有《大海啊,故乡》等作品。而针对学生的咬字、吐字,以及爆发力训练,我选了像《赶圩归来阿哩哩》《嘀哩嘀哩》《娃哈哈》里面的作品片段进行辅助训练。

2.体验式的节奏训练,让节奏感融入歌唱

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血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脊梁,节奏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音乐的理解力,歌唱时呼吸、断句、强弱处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于节奏的认识,起初来源于模仿和想象,比如火车的声音、钟表的声音、布谷鸟的叫声等等,都能唤起学生对音的长短的认识和学习节奏的兴趣。在对节奏和节拍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我在教学中还将节奏和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感受音乐为人类的生活服务,比如说,四二拍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一边唱歌一边走队列、士兵行进等感觉,在体会四三拍的律动时,让学生体会一边唱歌一边转圈、跳舞的感觉,四四拍则重点强调拍子的叙事性特点,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抓到不同节奏带来的音乐感受,很容易就找到了逻辑重音,而且在歌唱中的节奏感都有所加强,也解决了许多同学跟着伴奏音乐演唱跟不上拍子的情况。

好的节奏感觉,也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科学的断句,自主的调整歌唱的呼吸,准确的拿捏作品的风格。

三、“唱好歌”—让歌唱成为学生终生的伙伴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陪伴人的一生,作为音乐的一个门类,歌唱也是人们在享受音乐的方式中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歌唱能让人敞开心扉,“以歌会友”是人人都在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群中歌唱的佼佼者,更加自信、开朗、乐观,能通过歌声给别人带来快乐是让聆听者和歌唱者本身都无比幸福的事。

学生们喜欢唱歌,更喜欢唱流行歌。可是,由于缺乏音乐方面的一些常识,他们经常面临的困难就是不会选歌、乱选歌。有以下几种现象,有些学生觉得音高上不去,干脆男生选女生的歌唱,女生选男生的歌唱,唱出来的歌像白开水一样,毫无味道;不了解自已的音域,要么低音下不去,要么高音上不来,作品没有完整性,也让歌唱者有挫败感;盲目的学唱外文歌,摇滚风的歌曲,学生演唱仅凭模仿来演唱,往往一首歌没唱完就已经声嘶力竭,时间长了严重损伤声带,对歌唱的提高也没有什么帮助。

《歌唱》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人声的分类”,通过对不同人声的欣赏与认识,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选择的去唱歌,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布置给学生作品也要先唱小歌,小的作品唱好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每首歌的练习中获得收获。我要告诉我的学生,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歌声也像一幅幅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的年华。作为众多学生学习歌唱的启蒙老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开始,让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一直有歌声的陪伴。

参考文献

[1].陈红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歌唱能力的教学策略——以狄留芬老师的《小小的船》一课为例[J].儿童音乐,2016(4):75-77.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技能兴趣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