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华
摘 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基础课,是培养音乐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即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具备视唱、听音辨音的能力,才能够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理解力、鉴赏力,为自己的音乐学习和表达服务。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学习,重要性,
前言:不管是音乐专业学生还是基础教育普及性的音乐教育,都离不开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性环节,是贯穿音乐学习始终的基石。视唱练耳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能力的提高和延续。近年来,不管社会业余考级还是学校音乐教育,都越来越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和考查,“唱”和“听”的能力的提高,可以为音乐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视唱练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除了包含音高、节奏、旋律、调式等,同时还包括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练习。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把视唱练耳训练贯穿整个三年教学过程,学生的视唱能力特别是听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击练成,这必然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曲者用音乐的方式把思想表达,听众需要对音乐有个基本认知。中学音乐课是普及性的音乐课程,更多的需要学生去感知音乐,这是种心灵的讯息而不是动作。感知音乐这个词特别抽象,没有平时大量的视唱练耳的训练,对节奏、音高、旋律、调式等等不敏感,学生无法感受到音乐作品到底在表达什么。相反,如果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听觉感受力、节奏感、音色感、速度感等都能有较大的提高。他不会把巴赫的作品听成贝多芬的宽广的激情,《野蜂飞舞》的音乐一响起眼前会有立体动态画面的浮现。
教师借助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能力,提高音乐听觉的敏锐性,增加音乐词汇量,更好的描述音乐體验与感受,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二、视唱练耳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音乐记忆更多的是靠回忆。每个人对音乐或音调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4岁时就能凭记忆将他听过的协奏曲中的每个音符记住,但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是需要靠后天训练来提高音乐记忆能力的。对音符和音调的复述属于音乐记忆,反复练习视唱练耳,可以加强学生对音节之间关联的熟悉度,即强调视觉作用,靠眼睛来记忆,逐渐从量变到质变,慢慢做到看见一个音符就像耳朵听见它一样;同时要求在听到音乐时眼前要立刻浮现这个音符,把视觉和听觉功能协调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更好的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三、视唱练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达:
在日常教学中,碰到大部分学生,视唱谱例时音准节奏都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表达。稍微轻微点的是个别音不准,节奏有些偏差,严重者所有音像念书一样读一遍,根本谈不上音高节奏了,而这其中不乏好多从小学乐器的学生。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能够保证音准、拍正、节奏准确是音乐表达的起步要求,而这些统统属于视唱练耳的范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强化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学生正确表达音乐作品,不会面目全非,在正确表达作品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音乐表现力。我经常提醒学生说,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是音的强弱,在视唱练习时,学生大多数注意力在音和节奏是否唱对,而忽视了拍子的强弱规律。其实只要加上强弱规律,会发现音乐的韵律感立刻明显,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表现力。而诸如此类,都只是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逐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表达和表现力。
四、在音乐教学中忽视视唱练耳造成的影响;
首先,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会降低。试问一个不识字的人拿起一本书怎么能看的明白、有兴趣看?视唱练耳就是音乐中的“认字”基础课,打开音乐书,音符不认识或者唱不了,真正是严重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音乐老师不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相关训练,最后的“受害者”可能会是自己。当带领大家学习新歌时,底下一片哑然,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当提问时,学生支支吾吾半天表达不清楚意思,老师只能干着急。
再次,会考时直接体现在卷面上。每年的中考试卷不断增长的谱例分析比例和必考的听辨提,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视唱练耳功底,做到听觉和视觉的“随意切换”,这绝不是朝夕可补,只有从入学起就抓起,才能从容不迫面对考试。
五、结语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素养课程,中学音乐教学离不开视唱练耳,中学教师应更多的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的训练,才能打好学生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想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学生,这都是必修内容;是素质教育提倡到今天,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