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使学生写出好的作品更是具有较大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和总结,以期不断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三点个人见解,即兴趣是习作之本,积累是习作之基,创新是习作之魂。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兴趣;积累;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使学生写出好的作品更是具有较大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本文主要基于笔者平时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对此谈几点个人见解,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兴趣是习作之本
很多教师常常“诉苦”,认为习作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小学生不爱写作,甚至怕写作,换言之也就是对写作没有兴趣,这就使得教师的一切努力无从施展和发挥效果。其实从客观上来看,写作对语文综合素养要求较高,而且即使对大人来说,也是比较“费脑细胞”的,对小学生来说就更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克服这一难关,就需要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愿意写爱写,自然就容易达到好的效果,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兴趣是写作之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这当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具体来说可以结合习作主题的特点合理创设情境,类似于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例如,在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的习作课时,教师可首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围绕教材上提示的几个问题(“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吃什么?”等)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熊猫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大熊猫的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资料,画面中大熊猫憨憨的姿态往往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并产生一定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对大熊猫这一主题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
二、积累是习作之基
写作是对平时积累的素养进行选择提取和加工改造的过程,有些学生为什么写不出好的作品,甚至害怕写作,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最为核心的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不够,肚里没有东西,自然无从下笔。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材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课内资源外,还应适当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增加学生素材积累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外资源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文字资料,比如,一些少儿经典名著,事实上,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形成和深化富于个性的生活体验,并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主旨深刻的文章。因为生活某种意义上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刻刻向上发展,澄清的写作材料就会滔滔不绝地流注出来。”此外,在习作训练中,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之前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选材,从而打开思维空间,在已有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的基础上再来写作,就更容易投入进去,写出好的作品。
三、创新是习作之魂
优秀的习作作品不仅要能够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具有一定新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千品一律的作文即使文采斐然,也不免流于下乘,即使看上去情感丰富而浓厚,也往往沦于“无病呻吟”之境,正所谓“创新是习作之魂”。对于小学语文习作而言,如何使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颇费思量的问题,也是十分核心的问题,而这当然更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从教师引导的角度来看,笔者基于自身的实践和思考认为,效果较显著的一种方式是适度地帮助学生审题和立意,并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主题。以笔者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而论,虽然每节习作课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但未免失之宽泛,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提示和材料写出的作文往往泛泛而谈,因而差别不大相似度较高,因此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较为细化和具体的主题。比如,说写大熊猫,可以让学生从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自己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大熊猫的经历等诸项中选择一项,重点来描述,这样既利于學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也更容易使学生写出深度和创新之处。自然,在习作评价环节,也要注意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可供优化之处,促使学生产生体会和感悟从而获得进步。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三点个人见解,即兴趣是习作之本,积累是习作之基,创新是习作之魂。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思考和总结,以期不断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行,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业.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 软件:电子版,2015(10):15-15.
[2]王娟.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6):107-107.
[3]丁建凤.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
[4]亢丽.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16(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