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晓华 金本能
摘 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必须明确发展目标,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4-039-04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内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涵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校中“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專家治校”是目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热议的问题,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事务要由懂得高等教育管理的专家来治理[1]。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进而发展成为治校“专家”。在知识和能力构成上,要熟悉并能够较好地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知识,将大学真正治理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相应地划分为一定的职级。总体而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一般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在业务分工上,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的办学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校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的决策,要能够开拓创新,具备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审时度势,能够把握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以二级学院(系、部)、机关处室负责人为主体的中层管理人员,负责执行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决策,是学校管理的执行层,其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党政整体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承担着具体管理事务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其工作能力决定着高校管理工作完成的实效。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对行政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呼唤更加强烈。
高职院校不仅具有高校的一般特点,同时也具有着鲜明的职业性,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职院校各个层面的发展,诸如学校管理机制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校企合作、专职教师的教学环境建设、个人发展等。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发展成为治校的“专家”,而且还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好“桥梁搭建者”“舞台创造着”的角色。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从行政化走向专业化”已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就是行政管理人员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以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的,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具备先进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职业教育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管理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最大限度地实现对高职院校行政事务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趋于完善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进而达到专业化状态,其核心就是行政人员管理行为的专业化。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内容
1.丰富的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成为所在工作领域里的专家,必须全面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与工作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熟悉岗位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系统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国家法律和教育政策法规,能够准确地领会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2.较强的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能通过对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原则、课程目标、质量标准与教育教学评价、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调研来决策、实施教育教学实践和制定高职院校发展规划。现代职业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模式,是否具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管理能力,是高职院校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优秀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视野和行政决策能力,还要能够把脉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沟通合作。
3.端正的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是个体对所从事专业的一种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依此而养成的一种为之付出与奋斗的精神,一般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专业理想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对成为成熟的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具有专业理想的管理人员对职业教育事业抱有强烈的承诺,能致力于改善管理素质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专业情操是管理人员对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带有理智性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构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价值观的基础,让管理人员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中去,在管理工作实践中负有很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业性向是管理人员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管理人员往往在工作中表现为热情慷慨,善于交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融洽。专业自我是管理人员对自我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工作效果[2]。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现实困境
(一)发展目标定位不清,专业化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大多是地方政府,和普通高校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除少部分高职院校为正厅级建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副厅级。高校本该为学术的净土,然而行政管理官僚化的体系必然会带来一些功利性的“疾症”,让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定位出现偏差。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因行政级别不同而掌握着不同的行政资源,并拥有不同的行政权力,这就使得不少行政管理人员把发展的目标单纯地定位于谋求更高的行政级别,而不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内部分配制度上存在“重行政、轻教学”的问题,以致出现不少教师“教而优则仕”,让很多教师不能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很多行政部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改革大学行政化弊端,行政管理必须超越官僚化,回归服务定位[3]。大学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与管理岗位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深谙大学组织特性,遵循大学内部逻辑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及管理的规律,以学术权力为本,确立管理为学术服务的宗旨,最终实现“行政人员管理行政事务、学术人员管理学术事务、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的目标[4]。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坚决去除官本位的思想,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专业化发展的意识。
(二)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很多学校都是由中专中技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不少行政管理人员是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转入行政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办,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较多,甚至成为政府安置干部的重要去处。以滁州市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2010年由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学校领导班子多数是从政府部门调入,该校领导班子共10人,来自政府的官员就达5人,其中学校的党委书记、院长和副书记以前都是政府官员,无教育管理的经历。相对而言,政府官员担任高职院校领导,有利于学校在办学中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办学的资源,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认识还相对不足,缺乏高职院校管理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三)制度建设力度不够,专业化动力不足
完善的制度是实现高职院校各项事业有效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总体上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制度还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促进发展的制度与机制的缺失,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学校的选拔任用的公平性与合理性还持有异议,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尽满意,对于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发展机会感到信心不足。通常情况,地方高职院校的编制方案和岗位设置必须经过所在地方的政府部门进行审批与核准,高职院校管理机构设置后,其岗位数也相应确定下来。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职数是固定的,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因为没有职位数而很难晋升到高一层次的岗位,很多基层管理者会在科员或副科级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甚至二三十年,如果不能得到正常晋升,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的薪酬待遇就难以得到提高,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专业化意识
高职院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行政管理人员只有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一视同仁的工作原则,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治校”的专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应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定位须基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要仅仅为了个人行政级别的提高,而是要将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水平的提升作为发展目标,工作中要不忘初心,牢记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要树立专业化的意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专业化的意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意识的强化,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规律,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性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职业教育各项建设的原则与方法、职业教育各项改革的走向与特点。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要通过学习,明确各种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优点与不足。例如在教学管理上,要重点掌握专业建设管理、课程建设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的方法;在学生管理上,要将在管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怎样加强对定岗实习学生的管理等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
(二)培养能力素质,提升专业化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政策与制度的执行效果,也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建设水平和进程。高职院校要为行政管理人员营造促进专业化发展工作环境,这个工作环境就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内外部环境以及工作任务结构之间互动作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要着力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健全和完善培训体系,不仅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消除行政化的积弊。对于一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来说,其管理人员不应是传统意义的行政管理人员,而应当是积极为学校事务服务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形成专业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率先在全校形成一种互相服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氛围,进而保持教职工的工作和创新热情,无形中促进学校形成良性的管理文化氛围。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专业化保障
从本体上讲,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是一种约束和规制人与人社会关系及其行为的社会准则,是被社会成员基本认可、接受,并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体系[5]。对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制度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則:(1)制度供给须及时充分,不能出现“制度断层”或“制度真空”;(2)制度安排须连贯一致,应具有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要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3)制度规定或标准应具适切性,前后规定或标准要衔接,并循序渐进,在内容或标准上不能过高或过低;(4)制度设计应民主化、开放化,要让利益相关者充分合理地参与,并引入竞争机制,使制度建设在竞争中推陈出新、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当前,高职院校要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院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条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任用选拔制度、评价考核制度、薪酬激励制度,要不断改进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切实为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杰.“专家治校”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J].高校教育管理,2013(1):40.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于忠海.官僚化与专业化:大学行政化的双重归因及其超越[J].高教探索,2012(2):5-9.
[4]尹宁伟.管理专业化:大学去行政化的有效保障[J].现代教育科学,2014(5):146.
[5]王为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有效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