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19-09-10 22:13郭怡婷陈树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5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郭怡婷 陈树文

摘  要: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逐渐融入到国际领域当中,从而对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经营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落后教育理念,加强对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要性的简单介绍,进而分析了其中存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目标、师资队伍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的部不断加快,使得高职院校逐渐对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实际当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现有培养模式依然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对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逐渐加快了我国国际化发展步伐,从而对各领域国际化人才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只有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才会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高的位置。以往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内发展需求即可,而很少关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未能培育出充足的建筑设备类展业国际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国际化发展进程。而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之后,则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国家化人才,为我国国际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建筑设备专业人才,有利于社会与经济的多方面发展。同时,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在最近几年,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如生源数量减少,学生素质整体下降等,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较大冲击,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为有效的一种,通过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向企业输送更多国际化人才,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度,从而扩大生源规模,提升学生素质,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二、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合理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然而对于高职建筑设备类展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来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未对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准确的认知,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国际化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将英语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依内容没有较大改变,导致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难以通过相关的英语评级考试。其次,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融合。

(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教师作为培养活动的开展者,确保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各项培养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然而通过对高职院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有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现有大部分教师来说,仅掌握建筑设备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特别是那些老教师,这一现象更加显著。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只能传授学生建筑设备方面的知识,而无法与英语专业有效融合,影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很难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2)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资金实力并是不很雄厚,加之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的知名度并不高,未能构建出外国籍教师队伍。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学活动依然由国内教师完成。而对于我国教师来说,即便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对于其他国家文化、制度等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难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国际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设备专业国家化学生的发展。

(三)课程安排不科学

高职院校对建筑设备类专业国家化人才培养时,在课程安排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科学的情况,进而影响国家化人才的培养效果。具体来说,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高职院校对建筑设备类专业课程设置时,只是针对自己的发展情况而设置的,并未考虑到国际化人才的具体需求,導致现有课程培养出来的建筑设备专业学生即便具有较高的能力,但不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难以考取相应的证书,因而不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影响学生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2)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时,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扩充英语教学数量。但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并未对这一内容产生重视,英语课程数量并不是很高,难以向学生传授更多建筑设备相关的英语。(3)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通常只与我国国内企业合作,很少能够进行中外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备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家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方式。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并针对自身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次要地位,被动听取教师讲解的知识,导致课堂非常枯燥与死板,难以对学生产生较高的吸引力度,使部分学生未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理念错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体系内,大部分为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很少,很难真正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融合。

(五)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时,已经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培养效果。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只是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功能进行了应用,如学生信息的管理、教学资料的收集与展示等,但数据分析等其他更多功能则很少应用。导致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其次,在应用时,由于专业人员的缺失,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更新与维护,使相关平台或软件进行出现漏洞,降低软件功能,并影响软件或平台的安全性,也会对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干扰。

三、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

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开展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活动,必须要确定出合理的培养目标,通过目标的引导,培养出符合国际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不同角度出发,需要确定出不同的目标。从语言能力的角度来说,主要目标包括: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并通过英语4、6级考试、国际英语培训认证等。从知识掌握情况角度来说,掌握与建筑设备设计、制造、操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传热与传质、工程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从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说,掌握建筑设备的设计方法,能够针对外界环境的不同,有效对设备进行测试、调试与运行管理等[1]。从素养角度来说,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可以根据国际化发展需求不断获取更多知识等。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想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出优质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高职院校引进专业教师时,不仅需要考察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等,更重要的是考察其是否具备英语等外语能力。只有确保教师符合这些要求,才可以将其引进。这样聘用教师,可以使其在专业教学活动当中,有效融入英语等外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相关外语具有一定了解[2]。其次,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应定期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其教学能力,传授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的知识,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在现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引入更多外国籍教师,其可以在教学的同时,加入本国文化、制度等方面内容,为学生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安排的设置

课程安排作为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只有合理设置课程,才会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所以,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时,应科学设置课程安排。首先,高职院校应通过学术会议、网络等途径,加强对国际教育资料的引进力度,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具备的优势,构建出建筑设备专业核心课程,并与国际市场上相应的证书标准进行有效结合。其次,在校内外,加强与中外企业的合作力度,并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逐渐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强英语等外语课程的比例,确保课程安排情况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最后,加强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力度,寻找出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对建筑设备专业学生的引导力度。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职院校对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院校应以现有教学方法为基础,针对相应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放置到主体地位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法、情景模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从而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3]。其次,还可以直接对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进行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即在人才培养的早期,通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建筑设计等企业进行试训。通过实际岗位的试训,一方面有效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工作当中,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岗位工作氛围,掌握建筑设备领域国际化发展的具体情况与未来需求等。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

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逐渐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使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设备类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即开发出相应的教学系统。开发出教学系统后,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浏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行业动态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4]。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典型的建筑设计案例、企业优秀人员的工作经验、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等信息上传至该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赋予学生更多学习时间,为掌握更多国际化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其实践工作能力提供重要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才会推动我国更好地向着国际市场进发。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活动时,应确立出合理的培养目标,构建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安排,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培养出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建筑设备专业人才。

參考文献:

[1]刘汾涛.中澳合作办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4):58.

[2]周霞,唐淳杰.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8,07(15):62.

[3]徐群利.基于BIM技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5):47.

[4]梁环跃.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8,20(14):8.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山东高星级酒店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