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启华
摘 要:在社会向前进步的同时,教育领域也一直在进步和革新,新课改的出现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其中,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过去的教学理念的弊端开始暴露了出来,教师们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开始走上了寻求教学策略改革的道路。就实际教学而言,教师们应该先从对过去教学策略的优劣进行分析入手,通过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思路的采用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是自新课改后新提出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建立无疑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从以往的应试式教学模式来看,其多强调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形成身体习惯和固定思维,显然是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是必须之事。教师应该吸取以往教学的教训,在课堂多放开一些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机会,能够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简洁明了的知识体系来促进学生合理数学思路的形成,并与课下作业的探究相结合,做到三管齐下,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
一、解放课堂限制,鼓励学生探究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没有形成和提出自己想法的空间,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不仅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更是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引导、知识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让学生不仅仅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机器人”,而是一个寻求智慧的探索者。
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转变一些教学思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答案。教师可以先这样说:“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整数的加减法,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样的规则呢?”。在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接着向下说:“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了小数的概念,那么你们觉得小数的加减法相比于整数会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们经过思考,就会有“没有什么不同”或者“有的,小数有小数点”之类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排除错误的看法,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正确结论了。
二、整理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思维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要从知识的整理上入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并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总结出属于自身的理解方式。数学思维并不是空中楼阁,其更多的建立在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入总结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显然没有做到。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简单明了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知识体系的观看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自身数学思维的形成。
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将其面积计算、体系计算等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体系,并与之前学过的其他图形的计算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就能够比较清楚地发现几何图形和数字计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够很快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雏形。这样一来,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无疑是多了一种学习方法,學习起来也就更加有效率了。
三、布置探究作业,培养探究能力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课下作业情况。课下作业是学生用来检验和巩固自身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过程,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一过程却仅仅被当作了习题练习的一部分来使用,没能发挥出其优势。因此,教师要根据培养数学思维的最终目的来进行作业设计,让作业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探究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运用自身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百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作业。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学生就要通过所学习的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去寻找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百分数,而这些百分数又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成长,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逐渐形成实践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课堂上的引导来开拓学生思路;其次,通过知识体系的整理来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最后,通过课下作业的改良来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振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77-178.
[2]柴春梅,任振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