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杰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意在将学科的整体内容进行联动教学,尽量全面完成教学,提高學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十分有必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项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策
引言: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是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产物,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趋势较为明显,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和青睐,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然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初中生语文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善,需要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更高重视。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
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一时片刻能够脱离开语文的使用。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生活中常见的语文教学素材没有被有效应用在课堂上。比如:流行歌曲的歌词,街边的广告词等。这就导致学生所学的语文缺少实践应用,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提升。
(二)课堂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教学方法是单一还是多样,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关系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法都有机会被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只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应用。然而,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使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重点古诗词依靠背诵和反复默写,阅读能力依靠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写作水平依靠反复的大量的书写。这些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效果。
(三)学生的积极性有限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设计一些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希望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然而,并不是设计了实践活动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就是如此想当然。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更用心的参与实践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解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形成一个大语文的观念,加强初中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当地的民俗、民风,调查当地的人文历史,使初中生在走访过程中充分应用语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成长。类似这种的综合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建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二)多样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十分重要,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利用好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更多地应用语文,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去。例如:教师可以拿出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为一项商品创造一句话的广告,不强求学生必须应用到本次课学到的东西,能用到更好;教师可以拿出一段新闻联播中的报道,要求学生将其缩成一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出课外时间做社会调查,归纳总结近年来广场舞的发展和变化。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在推行综合性学习时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持续激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方向,考虑课程教学的内容,考虑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效果。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放开一定比例的选择权给学生,提出多个课堂活动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引导他们组成小团队共同完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长此以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习惯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相较于常规教学方式更强调每一部分的教学而言,综合性学习更强调综合性,强调语文听说读写各版块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更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正视综合性学习所表现出的问题,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守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学周刊,2019(30):63.
[2]胡建华.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