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019-09-10 07:22黎洁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阅读兴趣语文课堂

黎洁梅

【摘要】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最大阵地,是培养语文素养主要的渠道, 教师只有在激活课堂,通过课堂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鼓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笔者的做法是依托教材进行拓展阅读,分别从“以点带面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比较进行拓展阅读、读写结合促进拓展阅读”这几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主动地、轻轻地靠近阅读,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材;阅读兴趣;语文综合素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对春雨滋润万物的夸赞;“让我轻轻地靠近你,爱上你——阅读”,那是对语文课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最欣慰的回馈。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高考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试题变得越发灵活,涵盖面广,单纯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已经是技尽术穷,根本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迎战高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唯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爱上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因此,笔者提倡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成为潜移默化的“雨丝”,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靠近阅读,爱上阅读,从而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主要的做法是依托教材进行多形式的拓展阅读,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自觉拓宽阅读面。

一、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1.由一首诗,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对其余的诗篇、文章的阅读

每一首能选入课本的诗,每一篇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例子,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各类型篇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文化点进行延伸、重组、创造、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支点,让学生利用课堂中掌握的方法,引起的兴趣转化成为撬起“语文”这个知识球的杠杆,从而探索更多的与之相关相似的知识。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词《雨巷》《再别康桥》都是让人觉得余味无穷的诗篇,在此时引导学生去学更多的中外诗歌,或者教师也专门出一期关于中外现代名诗的阅读,让学生继续品读,往往能够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笔者在曾在教这一单元时,专门拓展了《错误》《假如上生活欺骗了你》《断章》等中外名篇,再推荐了一些个人喜欢的中外诗歌给他们,让他们查阅,直至高三毕业,学生见到笔者还不忘吟诵“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由此可见,以点带面的拓展阅读,引入一些大家喜闻乐读的篇章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拓展阅读的兴趣,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以人物为核心多角度鉴赏阅读

每一个人物其性格往往是多面性,但从一篇文章,一个片段,对一个人物进行解读,可能都不够深入。所以,笔者在适当地篇目会尽力而为地选多几篇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也更深入地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教授《项羽之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多方面了解项羽这个人物的个性,思考这个人物失败的原因,课堂上再联系必修一学过的《鸿门宴》,回顾项羽刚愎自用、缺乏政治头脑的一面,再加入太史公在《史记·项羽本纪》书后的一段评价,多角度地鉴赏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让已经消失在历史红尘中的项羽再一次活在学生的心中,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寻找与之相近的历史人物的生平如曹操;思考作为一个集团地领导者,该具备哪些才能。多手段地激活课堂,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提高阅读兴趣。从他们课后地读书笔记反馈中,笔者看到学生阅读之广,思考之深,再从学生来跟笔者的讨论看,知学生阅读兴趣之浓。生活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学生也不是天生的懒人,只是缺少了刺激,缺少了方向。老师千万不要吝于课堂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拓展阅读。

二、通过比较拓展阅读

1.由古及今的比较拓展

高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指标是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意,积累古文化知识。文言文教学必然得与现代文教学相勾连,理解文言文,首先得学会翻译,而翻译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文言文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口译、笔译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翻译方法的手段。而讲完课文后,再让学生参照译文去检查自己不懂地地方,能让学生体会古今之别,也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再指导学生参照译文分层次地去背诵也能解决文言文难以背记的难题。

教一首关于离别的古诗,可以选一篇与之相同的现代诗让学生去品读;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言文,可以选一篇相似的现代文与之匹敌。以此类推,举一反三,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收获阅读的快乐。

2.由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引出比较阅读

同一主题,不同的表达,彰显不同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抓住同一主题进行比较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能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发思考。同样写秋,毛泽东笔下的《沁园春长沙》是多么的生机勃勃、热情洋溢,而更多名人笔下的秋却萧瑟、凄凉: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何不通过对比,让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为何毛泽东的眼中的秋竟是“万类霜天竞自由”豪气热情。同样写亲情,李密的《陈情表》言辞悲戚沉重,胡适的《我的母亲》言辞质朴、自然,含义丰富。比较起来让学生更难感受不同的表达得出不同的效果之妙。

同一作者其思想内容和风格基本相似,但各篇各有重点,有不同之处。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选了很多相同诗人的不同诗歌。教学时把他们按作者分,一起进行教学,并且附加这些作者在书中没出现过的主题、类型,能够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作者,了解文学的多面性,见到相类似的作者阅读鉴赏时避免进入窠臼。

三、读写结合促进拓展阅读

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读是写的源头活水,写是读的凝聚升华。读写结合,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策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发挥文本对写作的引领作用,巧妙穿插有效的练笔,切实深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笔者在教《荷塘月色》时,首先分析了月下荷塘这一段写景的方法和角度,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荷塘上的阅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同时当堂出示一幅校园一角的图片让他们模仿着写作,学生大部分能有序地观察,有层次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教《故都的秋》一课后有一段议论,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这一部分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点拨写记叙文也不能单纯地只是记叙,应该有适当地议论并在下次的写作中出现适当地议论句。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鴻门宴》都是比较典型的记叙性篇目,在教授这几课时,教导学生写作要学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典型的场面描写,并要求学生模仿这几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去写一件事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课文是研究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最大阵地,是培养语文素养主要的渠道,教师只有在课堂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吸引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鼓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才能真正地做到行之有效。鼓励学生阅读,不能只靠自己拼命地叫喊,也不能奢望于检查一下他们的摘抄、读书笔记,就真的有效。而是要通过课堂发挥自己才智,吸引学生眼球、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内心上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行,其余的检查的手段充其量只能算是外力,外力到底还是通过内力起作用。所以,笔者提倡依托课堂让学生能主动地、轻轻地靠近阅读,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以提高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玉霞.静悄悄的语文课堂改革:让学生爱上阅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4):15.

[2]魏生莲.把握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J].课外语文(下),2016(9):13.

[3]李松莲.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J].考试.教研,2011(9):81.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阅读兴趣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