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高中学科教学。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高考成绩,所以,各项教学工作都围绕着高考展开,教学模式刻板单一,这使学生很容易对知识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情绪。对此,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这一教学理念主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为了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不断转变和完善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为了避免把学生教育成只会考试的机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外的探究和思考,要让学生在进行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生物课堂氛围不够热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生物课堂教学中知识量太大,知识范围太广,这导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太少,素质教育难以落实。还有,课外实践太少,学生难以学以致用,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然而,在现今的高中班级中,往往存在着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互动时间过于短暂等问题,这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甚少。如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么教学就失去了根基,教师就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大,学习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学习成绩也难以提升。
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生物是难度相对较小的的一门学科。因此,这门学科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很多高中生,对于生物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低估生物学习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调动课堂氛围,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导致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得到充分展现,教學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设计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服务的。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提出之后,在高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替代了“以高考为中心”,这使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了然于胸,但是对于学生的具体学情的了解还不够。因此,生物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课下时间多多创造和学生接触的机会,然后再根据在交流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并且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设计。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学情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的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画出“知识结构导图”,通过知识导图来整合总结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所画的结构导图进行分析,从而整合归纳出教学的重难点。这样一来,通过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记录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前就能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学生做出的这些预习的反馈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了便利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优秀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的理论体系较以往来说,往往更加完整,更加严谨,知识点具有纵向、横向延伸的立体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征,高中生物教师通常会采用画表格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画表格的形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随后进行对比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整合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各部分的理论,并将其系统化,整体化。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于表内的知识点,学生如果只是机械背诵和记忆,而没有做到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点,那么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优化这种教学方法,让表中的知识点的对比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例如: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生存在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属于兼性厌氧菌,非常适合用于实验。通过了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来向学生们展示细胞的不同呼吸方式,既让学生们对细胞的呼吸现象有了直观了解,又让学生们对生物科学的神奇变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上一直追求“应试教育”,但是教育的目的并非应付各种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新课改以后,高中的课程内容、数量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减轻。但是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大多数高中生都想学到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考试成绩。
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学校的网络课程或者从各类网络培训班获取知识。在“见多识广”之后,学生对本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树立威信,就必须向学生展现出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专业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施展不同的教学策略,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有关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学生在充分记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方案与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并请各组挑选一名代表来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失误现象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加以阐述;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起着引导者、指导者和总结者的角色,对学生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总结介绍的过程中可提升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课堂教学不可停留于理论教学,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更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养成分析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要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所面临的各式问题来总结更新改革的方向,从而促使高中生物教学的深层次改革,避免改革始终停留于机械模仿素质教育阶段。首先,教师需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有计划、有方向、有系统性教学方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可更有效的把控教学的节奏与侧重点,为高中生物教学朝创新型课堂转变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需总结分析各类教学方法,将理论概念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整合转化为实际运用,于课堂中灵活的对各类教学方法进行实施,保证各类活动达到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增强师生互动的频率。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存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8+63.
[2] 彭丽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4-175.
[3] 王欢,徐世才.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才智,2019(1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