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超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解题教学占有着独特的地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开展,应该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小学数学高年级解题教学的具体过程,通过对计算题、应用题、几何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展开研究,试图探究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解题思路
解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我们在小学数学计算题、应用题、几何题的解题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思路,运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学生在掌握解题思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题干,从审题开始,有效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结合具体教学过程,分别进行介绍。
一、在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简算的解题思路
计算题是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基础,在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注重培养学生简算的能力入手,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于复杂计算题产生简算解题思路,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百分数计算题目“5×60%+4×30%+3×10%=(?)”的解题教学中,通常的解答过程是“5×60%+4×30%+3×10%=300%+120%+30%=450%”,为了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我们引导学生基于题目进行简算,观察题目中60%+30%+10%=100%的特点,将题目变形为“5×60%+4×30%+3×10%=3×(60%+30%+10%)+2×60%+30%=300%+120%+30%=450%”,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更加简便的计算过程中,掌握更好的简算解题思路。
二、以审题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应用题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以审题能力为基础,发展学生具备灵活的解题思路,从而不断提升应用题教学质量。
例如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例1:“1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人,二班的学生总数是1班女生人数的200%,1班男生人数为20人,求二班学生总数。”在这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利用审题手段观察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1班男生人数为20人”的信息中,根据“1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人”计算出1班女生人数,即20-4=16(人)。之后根据“二班的学生总数是1班女生人数的200%”的条件,由1班女生人数计算出二班全体人数,即16×200%=32(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养成有效的审题技巧,通过对应用题不同数量关系的把握,从而做出有效的解答。
又如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例2:“在一项工程的建设中,单独由甲施工队施工需要4天完成,单独由乙施工队施工需要8天完成。现在由甲施工队单独施工两天,再由甲乙两施工队共同施工,还需要多少天能够完成。”在这道工程问题的解题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工程总量与具体施工进度的关系,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则甲施工队的施工速度为每天、乙施工队的施工速度为
。之后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作出解答,即“(1-2×
)÷(
+
)=
÷
=
×
=1
(天)”。
三、通過几何题解题思路教学,发展学生几何题解题能力
几何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其解题思路基本为利用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求出未知条件。在几何题解题思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构造得出已知条件,在进行合理的解答。
如几何题例1:“如图1所示,圆O是正方形ABCD的内接圆,EF是圆O的直径,与AC交于E点,与BD交于F点,长方形ECDF的面积为2,求圆O的面积。”在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内接圆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ECDF的面积为正方形ABCD的;并利用“长方形ECDF的面积为2”的条件,计算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之后根据正方形ABCD的面积计算出圆O的直径为2、半径为1,最后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圆O的面积为“2π×1=2π”。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思路至关重要。我们通过教学的有效引导,利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掌握有效审题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解题教学的关键所在,从而促进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才智,作出正确的解答。
参考文献
[1] 马明春.浅析小学数学解题思路的生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41:275-275.
[2] 王琴.从生活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J].《祖国》,2019,3: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