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地方特色文化则有益于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增进幼儿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一、环境引趣
陶行知先生说:“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应“有适度不同情况的若干课程”。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理念、方法,积极主动、充分挖掘适合本班年龄段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研究与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教学活动资源。有关地方特色文化的儿歌、小吃、工艺等大多都可以成为幼儿园活动设计的主角,如游戏“写王字”、童谣《吃栗子,剥栗壳》与《老鼠娶媳妇》等。为了让幼儿能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正能量,我们有重点地选择健康积极、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题材,最后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调整设计出适宜的教学活动案例。
好的生活环境就是好的教育,环境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营造幼儿园环境时,我们着眼于周围环境对幼儿的熏陶和感染,使幼儿能到处感受到地方特色文化的浓郁气息。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前,我们会事先营造年龄段活动范围的整体环境。比如,在地方特色文化活动“风筝展览会”前的一周,我们向家长分发通知.请家长协助孩子搜集风筝资料并带来风筝,有选择地布置在走廊和相关区域中。
二、活动激趣
在地方特色文化教学活动开发中,我们充分解放幼儿的头脑、眼睛、双手、嘴,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求在活动区投放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以进一步深化幼儿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我们利用自制纸牌,请幼儿玩“人、枪、虎”的民间游戏;利用纸制陀螺,让幼儿玩转陀螺;结合季节收集蚕豆,让幼儿玩“弹蚕豆”游戏;等等。
比如,在小班语言区中幼儿玩民间游戏“做豆腐”。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很多人物图片,有外婆、外公、爸爸、妈妈、阿姨、叔叔……并制作在骰子上,一个幼儿丢骰子,另外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双手相拉,顺一个方向做“推磨”状,一边说儿歌:推推磨,拉拉磨,你推我拉做豆腐。问:做好豆腐谁来吃?答:外婆吃。问:外婆不吃谁来吃?答:阿姨吃。问:阿姨不吃谁来吃?答:叔叔吃。一边看着骰子,一问一答,如果答不出或者答重复就交换角色,重新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熟练地掌握称谓词,同时幼儿的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动作协调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区域中发展的,对幼儿来说,能够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也是最容易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地方特色文化中的内容往往具有浓厚的趣味眭、娱乐·眭,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三、休息期间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为了让地方特色文化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除了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将地方特色文化内容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
课间短暂的民间游戏,跳格子、揪尾巴;在饭后时间里,为了避免幼儿消极等待,我们提供一些画有豆子的卡片,让幼儿三人一组玩民间游戏“炒豆豆”。两名幼儿手拉手旧对站立,另一名幼儿拿图片,当出示图片黄豆时幼儿边念儿歌“炒炒炒,炒黄豆,噼里啪啦翻跟斗”,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说第二遍“炒黄豆”时,再转体180度,面对面站立,并两手拉紧不能松開,此后再更换豆子图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保障了幼儿在安全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