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唱民歌的兴趣

2019-09-10 14:15徐慧
成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歌中学生兴趣

徐慧

摘 要:民歌,是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中学音乐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唱民族歌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相信只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唱民歌曲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民歌;兴趣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当代的部分中学生对书本的民歌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学生提出建议:希望音乐课能少学教材上的“老歌”(指民族歌曲),多听点流行的英文歌、说唱音乐或摇滚等“时尚的旋律”。而对于经典的中国民歌,学生们已经不愿意去多听,更加没有兴趣去学唱了。

佐尔丹·柯达伊是匈牙利的一位知名音乐教育家,他认为:“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纯朴,且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能够将儿童很好的带入音乐世界,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經之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去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知识,挖掘民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

1 了解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民歌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时期,狩猎、搬运、娱神、祭祀、求偶等相关的活动中,就已经有关于我们祖先歌唱的记载。如上古文献中关于《弹歌》相关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歌曲将原始社会人们的狩猎劳动过程记录了下来。虽然这首民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将一幅“原始射猎图”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幅画面,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诗经》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诗经》中的《国风》则是那个时期北方十五个地区的民歌,它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劳动人民,以及阶级斗争状况的反映。《国风》中有很多的作品,如《伐檀》、《将仲子》、《式微》、《硕鼠》等,这些作品的思想性较强,同时艺术成就也十分卓越。能够对比兴手法进行巧妙的应用,从而塑造出很多鲜明的形象。《诗经》中的各个民歌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以及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反映,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与地域文化极其丰富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原生态”的声乐艺术种类。这些民歌流传至今,被人广为传颂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民歌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人文个性,也是使中国的民族艺术呈现出一个繁荣而多层次、多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了解了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之后,要想使中学生这种民歌就是“老歌”的思想得到有效的转变,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了解到我国民歌的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要以学习民族音乐为本,努力学习民歌知识,创造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2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音乐作品是和事物形态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和人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也是紧密相连的。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就曾说,在他作曲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内心描绘出一个画面,并顺着这个轮廓前进。在引导学生唱民歌的时候,我首先会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以及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对歌曲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的时候,先让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录音,同时引导学生去感知歌词更深一层的涵义,这时候学生就会联想到漫无边际的草原,朵朵白云点缀在蓝天中,马儿在草地上自由的驰骋,树上的鸟儿也在歌唱。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幅自由、祥和的牧民生活画面,通过想象描绘出一种美好的生活画面。

对于音乐而言,想象是自由的,但需要从作品出发。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标题与相关知识,并对作品进行反复的聆听,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对于歌曲意境的联想。在对歌曲情感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应增强学生感受,提高学生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温暖的,是为慰藉人类脆弱心灵、抒发个体内心情感而提供的;音乐课堂也是最温暖的,是为带给师生审美愉悦、彰显学校儒雅风姿而存活的。”[3]音乐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使其对音乐的美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知。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在提升自己审美观点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学唱热情。

3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轻松唱民歌

很多的学生受到一些固有观念的影响,认为民歌的音调往往都要唱的很“高”。却不知小调婉转、细腻,山歌曲调高亢、嘹亮,劳动号子沉稳有力。只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通过努力就可以展现出不同地区、民族的歌曲风格特征。

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需要对缓吸快呼、缓吸缓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这些歌唱的基本呼吸练习法进行熟练的掌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呼吸方法正确的示范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呼吸法也是目前广为使用的一种胸腹联合呼吸法,在吸气的时候,空气通过口鼻、气管进入肺中,胸腔随即自然挺起,产生伸展的感觉。这是因为膈肌下降后,腹部器受到压力而产生一定的扩张,但要注意,腹部不能过于突起,而应自然适当,并且放松颈部肌肉,不能抬肩,要根据需要而决定吸气量,从而实现对气息的应用和控制。中学生正是出于变声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错误的用嗓尤为注意。

咬字、吐字对于民歌的学唱来说非常重要。咬字是根据标准的发音方法,确定声母发音的部位;吐字则是对韵母的主要母音进行确定,根据“小声”的口形加以延长,同时还要注意归韵。要根据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进行咬字和吐字,这样歌词才能唱清楚。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地方口音也需要关注,在教学中以个别示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

在正确把握节奏、音准的情况下,还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想歌声动听、有美感,就要从对歌词的深入和充分理解出发,唱出丰富、真挚的情感,才能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5]的效果。

4 民歌新唱,让民歌焕发生机

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受到流行歌手们的重视,如谭维维将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谭维维在《康定情歌》中融入了原生态的“对山歌”,更加入了摇滚元素。前半部分的歌曲中,谭维维和三位歌曲老师(分别来自藏族、羌族、彝族)通过原生态的山歌来对唱,雄厚嘹亮的山歌,在现场营造了一股浓浓的民族。而歌曲的后半段,歌曲则转换为摇滚风,将颠覆性的反差演唱风格展现给观众。这样的改编形式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与时俱进,我们从中听到的还是中国的民族音调。

综上所述,中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采用民歌新唱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中学生对学唱民族歌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 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理论篇),人民音乐出版社.

[3] 郭声健主编,《音乐课堂暖暖的》,暨南大学出版社.

[4] 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安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明〕朱权,《词林须知》.

猜你喜欢
民歌中学生兴趣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