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周训练”模式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2019-09-10 14:15唐希震
成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长跑指标标准

唐希震

摘 要:中长跑“周训练”模式是一种以体育特长生或有体育发展需求的学生为训练对象的体育训练模式,基本可以定位为半专业。本文对中长跑“周训练”模式的特征进行简单界定,主要研究这种特定训练模式的评价指标及其标准。目的在于较系统地建立对应的评价体系并使之发挥尽可能科学、高效地指导、依据作用。

关键词:中长跑;周训练;评价;标准;指标

对于一个体育训练模式来说,大概是需要理论依据、训练内容、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方法及对应评价这几个构件。其中,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作用不仅在于为训练提供结论,更重要是为其他几个构件提供动态的、发展性的科学依据,从而完成模式的优化、调整和完善,使训练效果不断发展提升。

一般来说,评价可分为指标(评价什么)和标准(评价基准线)、方法、策略等内容,而其中的指标和标准是基础性的,是评价方法和策略的设计依据。而指标和标准的设定,不能仅以通用、共识为参照,还需要与具体训练模式相适应,才有实际的操作可能性和价值意义。所以,在研究中长跑“周训练”模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前,首先需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它有什么特征。

1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的特征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它的训练项目是中长跑。包括800m、1500m、3000m、5000m这几个项目。是一种径赛项目,以有氧运动为主,部分无氧运动。中长跑属于体能类、耐力性项目,在训练上,需要关注对运动员体能、耐力、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第二,训练周期是“周(星期)”为基本单位。一周为一个训练单元,以四周为一个训练周期,以数个、数十个训练周期构成一个学期或学年或学段的周期。每个训练小周期内的训练内容是基本一样的,但训练方法和手段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训练的强度则以小、中、大几种周期循环往复。这种模式的构建有两个依据,一是运动周期性普遍规律和人体竞技技能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二是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作息规律。

第三,其训练对象、教师和设施条件是非专业或半专业的。运动员是中小学中有一定运动素养、有中长跑项目发展潜力和有向职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在选材上不完全按专业水平。在训练上,是在不影响其学业的情况下开展,也就是只能利用早晨、下午的课余时间训练,达不到专业强度;在师资方面,体育教师和一些科任教师、教工(如化学、生物教师和校医,以及医疗合作单位医生),基本是准专业、半专业或非专业;在设施条件上,训练场地是学校操场和周边可利用环境,训练、检验器材有一部分条件,但达不到较高的职业化水平。

2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评价指标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就评价的指标上来说,基本是考虑影响中长跑运动竞技水平的因素、训练模式的对象及条件。基本上,其评价指标与专业训练模式没有太大出入,可以依据专业结构来拟定。

2.1 力量

力量对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是必要指标,但不同项目对力量的类型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举重项目,要求运动员的力量集中在肌肉的爆发力和身体支撑强度上,是一种极短效的无氧力量。从同样的径赛项目上说,各项目的力量也有区别。以短跑、中长跑、长跑这三个大类来分析——短跑运动员力量强调的是无氧爆发力和发力频率;长跑运动员则力量集中于有氧的弹性和张力。而中长跑运动对力量的要求则是处于二者之间,既需要有一定的爆发力(比如在起跑和冲刺时),还需要具有力量的持久性和弹性(比如中途跑)。所以,中长跑“周训练”的力量评价指标,基本要兼顾下肢力量的强度和弹性,而且对上肢和腰腹力量也有一定要求。

2.2 耐力

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耐力是个必备指标。但这个指标不完全是指肌肉、生理方面,应包括心理耐力、肌理耐力两个大类——因为我们后面还要探讨“素质”这个综合指标,其中会涉及心理耐力,所以,从狭义上说,这里所说的耐力,是单指肌理耐力。

中长跑运动的耐力也与其他项目有区别,还以短跑、长跑为对照系进行分析:与短跑运动相比,短跑运动员基本上是不需要太多运动耐力的,对专业运动员来说,可以达到全程无氧,如果有耐力指标的话,对肌肉耐酸性要求不高;与长跑(万米以上)运动相比,耐力指标也不尽相同。需要持久性,但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在保持耐力的同时,根据需要还可以调动出爆发力(这对长跑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难的),比如在最后达到或超过体能临界值后,还能进行加速冲刺——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考核运动员在最后阶段有没有耐力余量。

2.3 速度

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指标有很多,比如前面所说的力量、耐力以及后面要探讨的素质、生化等等,但归根结底,对径赛类运动来说,速度是一个核心的硬指标。也就是说,无论在训练中对训练和运动员进行了什么指标的评价,其最终目的就是考核速度。在比赛和运动员考核进级的时候,速度是唯一考核指标。但是,我们研究中长跑“周训练”的速度指标时,是不能完全按比赛测评(结果性评价)为唯一内容的。

从中长跑的速度類型上看,中长跑的运动过程是变速跑,起跑加速抢位、中途匀速和最后冲刺跑(还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战术性变速),所以,对速度指标评价,应分别从冲刺速度、中途速度及变速能力、综合速度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2.4 素质

和耐力指标一样(分为心理耐力和肌理耐力),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主观素质两大类,我们把身体素质分了很多小类指标,这里就不探讨了,主要是从狭义上探讨主观素质指标——基本包括几个主观素质指标项:意志品质、体育道德、协作精神、战术意识、运动信心、适应能力。

第一,意志品质指标。这是运动员心理耐力的主要指标,也可以说的心理耐力指标的构成要素。一般来说,可以将之分为训练意志和比赛意志两个指标。

第二,体育道德指标。体育道德是专业运动员必备品质,一般来说应包括:尊重裁判、教练及对手、队友;遵守训练和比赛规则;公平竞赛意识这几个要素。

第三,协作精神指标。协作精神的主要需求點有两个。一是训练中的协作——比如肌肉拉伸、力量对抗等辅助性训练,大多需要队员间的合作互助。二是比赛中的合作——中长跑虽然是个体项目,但也有考核团队成绩的比赛会使用合作战术。在这类比赛中,一些队员需要做个人牺牲。

第四,战术意识指标。除了前面提到的团队战术外,也有运动员个体战术。比如领跑战术、跟跑战术、冲刺超越、变速战术等等。战术意识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执行战术的坚决,二是临场把握战术的水平。

第五,运动信心指标。拥有较强信心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暂时落后仍然能控制肌肉正常发力。而信心不足的运动员,遇到比赛困难会体现为肌肉松弛或僵硬,运动节奏混乱,从而导致失利。

第六,适应能力指标。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往往会有很多因素发生变化,如场地、观众、裁判、氛围,甚至气象等因素,适应能力强弱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

2.5 辅助

辅助指标主要是指除奔跑之外影响运动效果和训练水平的一些指标,这些辅助指标的评价既对运动员有参考价值,也对“周训练”模式训练效果具有指导意义。一般来说,根据中长跑运动特征,主要的辅助评价指标有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发力能力、变速能力这四个方面。

第一,身体伸展性。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身体伸展性主要是下肢和腰腹肌肉。作用有三,一是使运动员的奔跑步幅得到改善,二是使运动员肌肉发力更加充分,三是起到运动保护作用。

第二,负重深蹲能力。主要指标是大腿和臀部肌肉群的力量水平。但需要注意,中长跑运动员的大腿、臀部肌肉力量要求和短跑运动员不一样,不仅关注力量,而且关注肌肉张力和弹性。

第三,奔跑发力效率。就是运动员奔跑时脚部的蹬地、抓地能力,使奔跑时的发力充分、损失小。发力效率,一般体现为步幅大、弹性好、发力清晰、落地轻稳,步幅与速率合理、身体起伏小等特征。

第四,变速能力。中长跑和短跑、长跑的显著区别就是它是一个变速运动,而且还不止一次。一般来说,需经历起跑抢位、中途超越、最后冲刺这几次变速,有的还可能会使用中途减速等策略。控制变速是一个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基本素养。

2.6 生化

(sport biochemistry)运动生物化学指标,是从分子层面研究运动员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量转化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变化。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范围(指导意义)非常广,基本涉及了运动的生化特点、运动训练量、训练方法、运动员机能、运动理论等运动训练的方方面面。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去评价是最科学、理性的。中长跑“周训练”虽然是半专业训练模式,但如果条件允许(也尽量创造条件),尽可能采用这个指标。

3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评价标准

依据中长跑“周训练”模式训练对象、条件等因素的特征,评价标准上我们参照专业标准可以将之分为三类,一种是按半专业标准,一种是同专业标准,一种是部(部分)专业标准。

3.1 半专业标准

中长跑“周训练”模式在身体素养指标方面,有其与专业相同的标准,但也有自身特殊性。第一,其训练对象不是专业运动员,所以,运动员的身体初始条件及身体发育水平不能等同于专业运动员;第二,这种模式的训练条件是业余的,不能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全日制训练,训练强度达不到专业水平。此外,教师、运动场、工作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水准,只能说尽量接近了专业。所以,在评价标准上,有些是不能采用专业标准的。但因为这些运动员比一般中小学生又有一定的体育素养和发展需求,且教师、工作人员及条件也要优于一般体育课堂教学,所以,其评价标准又应高于普通学生的水平要求。

以半专业标准来评价的指标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和部分辅助(变速能力、肌肉力量)指标。

比如力量。世界级专业男子运动员5000米最后400米一般要在55秒内完成——专业顶级运动员在最后冲刺时基本是无氧的。而对非专业运动员来说,基本上达不到这个标准。其他方面的力量也是这个道理。

再如,耐力和速度,也同样是因训练因素,运动员达不到专业水平,所以也应采用半专业(从专业水平降低一个档次——这根据学生训练水平而定)。一般采用比较性的评价标准,比如运动员自身的发展性评价、运动员之间的横向对比评价以及参照专业运动员标准的评价。

3.2 同专业标准

在中长跑“周训练”模式的评价指标中,有些是可以完全采用专业标准来衡量的。这主要是包括两类指标,素质(主观)和辅助(部分——身体柔韧性、发力能力)。

就运动员的主观素质评价来说,因为这些素质的训练不会受到场地、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甚至在比较特殊的非专业环境条件下,其主观素养的训练效果会更好(比如利用农村的地形采用越野跑形式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训练);而一些辅助指标,比如身体柔韧性、发力能力训练也不太受条件局限。而且,就学生运动员来说,达到对应的主观素质水平和辅助指标水平并不是不可行的。所以,对于这两类指标,中长跑“周训练”应直接采用专业标准。

3.3 部专业标准

部专业标准就是部分采用专业标准进行评价,这个在中长跑“周训练”模式中主要就是指生化指标评价。这主要是从生化指标的评价方法和条件上来考虑的。

因为,生化指标的检测需要很多专业条件,如专业的体育生化人员、专业的生化指标采样和分析器材,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资金需求。而中长跑“周训练”是非专业的,缺少运动专业队医、运动生化专家及先进检测器材。虽然基于生化评价需要,也指定了专职生化检测教师(化学或生物教师),也尽量准备了电脑、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用仪器、人体用检验数值表等所需器材,还挖掘社会资源设定了定点医院检验室,但还是弱于专业、职业水平。

专业的运动生化评价有ATP-CP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基本照顾到了有氧和无氧两个方面,涉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糖、脂肪、蛋白质等含量指标)。常用的方法有针刺取样、动静脉导管引流、同位素示踪、电泳等等,直接在运动员身上取血、尿及微量肌肉组织、呼出气体等。有些指标的检测,中长跑“周训练”模式是没有条件的。比如,要对运动员血、尿指标进行评价,不太可能每天往医院跑,全程的、即时跟踪的评价就达不到。目前可以实现的,分为实验室(医院)测试和运动场测试两类。实验室测试有尿肌酐、乳酸、磷酸原商(AQ)、乳酸能商(LQ)、实验室负荷等;运动场测试包括十秒快速运动评定、30米冲刺评定、400米全力跑血乳酸评定和持久(过量)跑评定等。可以实时、全程操控的有呼吸、心率、体温、血糖等。

可以看出,部分生化指标是可以按专业标准、理论去进行评价的,但有些生化指标受条件限制,只能放弃。

以上,对中长跑“周训练”模式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了探讨。可以归纳为几点:第一,中长跑“周训练”模式有其与中长跑运动共同的属性,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在评价指标和标准上,需要从专业和非专业两个角度考虑;第二,评价指标上,基本是可以依据专业指标体系来设置的;第三,就评价标准,应根据模式的特征、运动员条件、训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有些是可以按专业标准进行评价,有些则应适当降低标准,而有的受条件限制只能部分采用专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陈勤. 评价运动员疲劳的部分生化指标及机理初探[J]. 安徽体育科技, 1998(4):95-96.

[2] 张华新, 田坤. 对中长跑运动训练若干新问题的理论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 2001(2):70-71.

[3] 郭可雷. 《运动训练学》若干定义的重新审定[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3):112-115.

[4] 朱丰. 我的“中长跑”教学与评价[J]. 中国学校体育, 2006(7):38-38.

[5] 邱俊, 陈文鹤. 有氧耐力的测试指标和训练方法研究新进展[J]. 体育科研, 2009, 30(1):57-61.

猜你喜欢
中长跑指标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提高中考体育中长跑成绩的分析与策略
浅谈怎样在中长跑教学中提高初中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成绩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永远幸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