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岗
老当益善,是我从老当益壮“嫁接”来的。我总觉得“益壮”更多的是一种不服老的心气儿,若说老当益善—善良和完善,倒是更合常理。
人从小到老见识了各色人等,经历了繁杂世事,学多、见多、闻多、干多,反省也多。经历了姹紫嫣红的绚烂,更向往返璞归真的静好;得到过好心人的帮助,更珍惜真善美的体验;遭遇过小人算计,也更懂得假恶丑的卑劣。一言以蔽之,一切都经过了,都看开了,“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些都不断地酝酿出四个字:老当益善。
苏东坡与王安石二人皆少年得志,21歲中进士。壮年时同朝为官,政治理念大不相同,近乎“政敌”,老了却颇有惺惺相惜之感。苏东坡在读到王安石的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后,曾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苏东坡自黄州移官汝州,顺路拜访隐居江宁的王安石。二人共处30多天,同游钟山,诗酒唱和。送别苏轼后,王安石对人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当代很多道德楷模都是老者。北京老人王镜,住着周转房,却靠捡破烂儿,20世纪90年代就成了为“希望工程”捐款上万元的“万元户”;津门老人白芳礼,在74岁至93岁的20年间,靠着一脚一脚蹬三轮,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杭州夏衍中学教师韦思浩,一个月5000多元退休金还去捡垃圾,全是为了捐资助学。他们,都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老当益善”。
但老人中也有走向反面的—老来益蛮、老来益狂、老来益刁。比如“一切我占先、凡事一个‘抢’”的老头老太太,某些“跌倒不能扶”的“老碰瓷”,都用自己的丑行图解了什么叫为老不尊。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意味着少犯错误,这样才能“止于至善”。是接受岁月洗礼,提高修为,老当益善;还是任时间流逝,任性妄为,为老不尊?两种选项摆在每个中老年人面前,任君挑选。
(摘自《北京日报》2018年12月25日,聂勇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