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格
摘要:近年来,群文阅读进入教学领域,发展势头猛烈,迅速占领了中小学的课堂,在中小学课堂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由于群文阅读是一个近年来新颖的上课方式,教师难免会觉得无路可寻、无法可依。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段,是学生能力發展、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群文阅读的选文更是十分关键,将对学生身心发展,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选文难度适中、长短适中、可读性高、以教材为依托、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探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选文标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选文标准
我国对教育事业给予极大的重视,近年来一直将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改革上,为了使学生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群文阅读应运而生。由于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颖的上课方式,在选文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选文标准。
一、难度适中
初中七、九年级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小学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无法和成年人相比,群文阅读的选文难度不易把握,难度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高。如果选择了一些过于简单的文章,群文阅读带给学生的价值就不会很大。如果选择了一些难度过高的文章,由于学生本身的能力有限,身心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成年人的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有待提升,学生对一些问题难以理解,知识不容易内化,就会对难度过高的文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阅读。因此,选文难度一定要符合当下学段的学生特点,并且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学习水平,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个“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章。这就意味着教师所选择的文章一定要有张力,不能是相似文章的简单叠加,应该比他们现有水平高一些,但是在学生稍做努力的情况下也能理解的。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群文阅读时,如果群文阅读的选文是《故都的秋》,则难度太高,因为《故都的秋》是以悲凉为美,要达到以悲凉为美的审美体验绝非易事,初一的学生年龄还小,而且生活阅历太少,难以达到这样的审美境界,无论教师如何指导启发,学生都难以理解,所以不适合作为群文阅读的选文。选择难度相仿的课文是比较适合的,如朱自清《春》、何其芳《秋天》等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家的借景抒情。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略有难度,但是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难度适中的选文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长短适中、可读性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初中七至九年级学段的要求为“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所以群文阅读的文章不能过短,过短则达不到训练学生阅读速度的目的,降低了训练效果。但是选择的文章也不能过长,如果文章过长,学生则难以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读完,这节群文阅读课就上成了“默读课”,可能会出现学生只有阅读、少有思考的情况,违背了群文阅读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整合等目的,相当于拔苗助长。初中的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性强,对很多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论语》中提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读性高的文本更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更易专注于文本。教师少选择一些理论性过强的文章,多选择语言活泼有趣、情节丰富的文章,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探究这些文章的兴趣高涨,研究的热情也就来了,从而获得最佳的群文阅读效果。
三、以教材为依托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好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教师在选择文章时难免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选起,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初中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教材所选择的篇目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章,符合教育部对初中生的培养要求。如果不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文本选择,就有可能出现选文思想方向有偏差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况且教师在中国千百年来如此多的文章中进行文本选择,无异于大海捞针,难有所获。教师最好能以教材为依托,选择的文章要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群文阅读时,可以选用《论语》一书中大量的句子和名家名篇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论语》十二章中有五章的内容是关于修身的,教师可以选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句,让学生通过阅读总结修身需要做到哪些要求,或者修身的方式,让学生对修身有深刻的理解。《论语》十二章中有六章的内容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教师可以节选《学记》中有关学生学习方法的段落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增加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了解。《论语》十二章中还有一章是有关时间流逝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光阴流逝的古诗词“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趁早学习的道理。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选文,可以有效避免选文脱离正轨,会极大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力,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多种,最核心的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集中体现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这四个方面得到训练和提升,群文阅读的方式正好可以完整地实现阅读量和审美能力两方面的能力训练。例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春望》为例,上一节群文阅读课。教师在选文时可以选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古诗词中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结构、了解律诗的韵律,增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这四首古诗词中,杜甫通过不同角度来表达他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的担忧。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找出诗人写诗的不同角度,从而获得多方面看问题的视角,提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古诗词可以分析总结出相关意象的作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学生还能从杜甫的诗中体会到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能力。
群文阅读作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中小学的课堂中群文阅读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是群文阅读的选文问题一直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一线教师很难每个人都对群文阅读的选文有深刻的了解和精确的把握,本文仅从选文的难度、长度、依托、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教师在阅读此文后能对群文阅读的选文标准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不断进行探索,为语文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2]乐正克,潜苗金,译.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