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雄
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数据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采编工作。因此,本文从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角度出发,分析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及其不适应性,寻求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采编流程:实践与思考
一、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一)新闻采编流程重塑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有效地将数据进行重新解释和构建,同时满足了新闻采编报道消息真实性与可靠性的特点。在新闻采编流程中,主要是采集数据和数据处理,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顺应了新闻采编流程的重塑,使新闻采编工作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处理,使重构后的新闻采编工作更具有活力。
(二)注重阅读体验效果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效果。基于此,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工作时,需要通过数据技术分析和了解读者的阅读特点和状态,同时明确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从而对自身的新闻采编工作流程进行不断的调整。相比于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者利用数据进行采编工作,使其更加全面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制定采编计划,增强了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效果。
(三)具有可预测性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不仅具有对事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对事件可预测性的特点。在过去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其基本流程就是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然后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但是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迎合了新闻采编报道的需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还可以利用数据技术生成更加准确的预测性报告,并且其预测性报告对广大读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
(一)实现统一化的全媒体记者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首先需要实现统一化的全媒体记者,需要设置一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信息采集队伍,以其统一化的特点完成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建立全媒体记者队伍,要与以往的媒体记者采集数据的方式区分开,要求其具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数据的采集能力,熟悉和掌握新闻采编工作中摄像、录音、撰稿等多种数据处理能力,并且能够及时对采集的视频、文字、图片等数据进行推送和回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大范围传播,而且能有效提升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和“即时性”。
(二)实现集成化的技术平台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其次就是要实现集成化的技术平台,即打造一個具有兼容性、聚合性、分发性、统一指挥性等多功能的技术平台,以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自由分发的目的。实现集成化的技术平台,相关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最大程度地给受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信息服务。比如,新闻采编工作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新闻消息的收录汇聚,然后通过互联网互动平台微信或者微博等将新闻线索进行上传,真正实现多方面渠道获得新闻线索。
(三)实现个性化的节目生成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最后就是要实现个性化的节目生成,就是对同一内容进行各类型媒体形式不同个性化的表达,从而感受融媒体的魅力。通过实现个性化的节目生成,使得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比如长沙广电全媒体技术平台,在2016年10月30日举行的长沙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全媒体记者通过网络直播,将现场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信息进行推送,与直播观众进行互动;以访谈、调查等形式进行专题报道等。
三、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效果
(一)新闻传播实现“即时性”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实现了新闻传播“即时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碎片化”的格局。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全媒体记者能够利用技术平台收集大量的新闻消息,而且与各大门户网站的最新消息进行对接;其次就是可以利用技术平台将整点新闻或半点新闻进行重新布局,让新闻传播能够“快起来”。
(二)新闻传播实现“立体式”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实现了新闻传播“立体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聚合功能显著增强,充分发挥电视、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微信、地铁电视等多种渠道,实现新闻媒体“立体式”传播。比如,针对突发事件的立体传播,2018年9月,台风“山竹”袭击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启动24小时全媒体直播,第一时间带来台风动向,并积极与各镇区台站联动传递全市防台风第一线情况。
四、结语
总而言之,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创新理念,调整采编流程,提高采编工作的效率,从而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