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芳
摘 要: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针对地理学科也对学生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开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技术以及优化教学活动等形式,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地理学科而言既是一项挑战,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机遇。在开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基于当前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细化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开端,教学目标的内容是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某种变化的先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开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行细化设计,指向地理核心素养,之后,依据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人地协调观: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个或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综合思维: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应当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區域认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有关资料,参与到有关活动当中,深入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4)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适当的实践活动参与到协调人地关系的课堂中,从实践中总结进行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要求,都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以上述目标为指导进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这节课教学活动的细化设计,能够逐步落实目标的要求,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现代技术,培养核心素养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设备也被开发出来。而多媒体具有形式多样、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的多样形式进行地理知识的展示,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场景中,将注意力始终维持在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在直观的知识呈现形式中,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人口增长模式》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将“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对出生率、死亡率的过程中,直观看到人口增长的变化模式,提高对《人口增长模式》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直观展示的形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认知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进行地理知识的展示,让学生可以从更加全面、综合的角度去分析地理知识,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三、优化教学活动,落实素养培养
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有效的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逐步培养核心素养。在开展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逐步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差异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实践背景也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地理实践力素养较好的学生,也有地理实践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之后,教师让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的能力,让地理实践力较强的学生,指导组内其他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整体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难看出,在开展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合作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从而满足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实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创建教育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逐步形成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从而落实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敏.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逆向教学设计——以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4):11-14.
[2] 张萌萌,李月娇,刘晓煜.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7(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