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 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样也离不开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一、问题的设计
1、具有思维层次的问题
设计具有思维层次的问题指的是围绕认知过程这一角度来设计问题。据研究表明,人的回憶能力高于对知识的再现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需要运用到多种思维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如记忆类、理解类、分析类、创新类等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够使教师的问题设计更具灵活性,还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其学会和善于接受不同思维难度的问题,在不断地变换过程中,使其思维得到发展,并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学生的思维是随其身心发育成长而不断完善的递进过程,有最初的回忆和重现,逐渐发展为理解、运用、创造和评价,这都是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要考虑到的思维层面。例如,在《游园不值》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①同学们眼中的春天和亲身感受到的春天,与诗文中描写的春天分别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不同呢?
②谁能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叶绍翁?
③谁能来读一读这篇诗文?
④大家从诗中读到了一些什么?
⑤为什么很久都没有人来开门呢?
⑥谁能说一说“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并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这种句式来回答一下。
⑦诗人满怀喜悦之情去至友人家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朋友,大家能理解《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⑧大家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或是赞美春天的文章?
2、针对不同层次主体设计问题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同样要考虑到所面对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主体,有一些问题的设计是针对教材文本中所呈现的基础知识而设计的,如生字词的掌握、语段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而有些问题则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而设计的,这一类问题更关注的是意识层次,强调对学生思想情感和体会经验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要关注其思维发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价值观,多层次地设计问题,以求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文本解读鉴赏同步进行。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中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①在文章第一部分中,母亲都做了什么?②为什么要描写窗外的落叶?③母亲又为何挡在窗前?④为什么母亲脸上出现了央求般的神色,想推着我去北海?⑤母亲的“忍”除了哭声还有什么?⑥作者在怀念母亲时写下了这篇文章,那么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引导学生阅读这种情感因素深沉且厚重的文章,绝不仅只让学生看到作者在文中写了些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去揣摩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抓住情感源头才是抓住了文本的灵魂,如文中最后妹妹推着“我”去看花时想起母亲说的话,即是作者的情感源头,这散落在文中字里行间的怀旧情感也正是需要学生仔细体会的。要体会这份情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即母亲的言行与我的所作所为之间的对比,从看花部分中对菊花的描写感受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情感,最后关注并理解作者的感受。
二、问题的提出
1、组织语言,完善表述
教师对于问题的表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表述不清会降低问题的有效性,还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注意遣词用句,也要思考表述方式的选用,表述方式决定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生字时,“大家会写‘燃’字吗?”和“大家会怎样去记住‘燃’这个字呢?”第一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去记忆,而第二个问题则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平等交流,和谐共进
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当中,作为其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将语言的命令化变为一种建议和指导,学生才能够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以平和的姿态和心态面对学生,学生才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角色的转变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交往手段,学生只有完全放松才能够去全身心地思考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
3、充分了解,充足时间
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需要建立在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之上,而教师所设计出的问题也要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恰当地时机抛出问题,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也能够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其找到答案的不足,纠正和完善学生的思维。
4、巧妙引导,适当追问
引导旨在学生在遇到阻碍和困难时,教师对其加以点拨和诱导,从而开启学生的深度思考,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最终使其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在《孔明借箭》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诸葛亮真的有把握吗?”学生起初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并不确定,“那为什么后来认为他神机妙算呢?”学生在阅读后知道了没把握的人怎么会知道当天江上一定会有大雾呢?如此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缜密,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回答的反馈
1、合理反馈
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不完整的,有效地反馈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也能够使教师找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点,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提问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在不断完善的初级过程,难免回答会不完善,教师在面对这些答案时也应宽容应对,积极引导,减少消极的反馈,从而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学习印象。
2、及时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的临时发挥,这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它充满了可能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使得教学存在很多契机,而教师在提问中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便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珍珠鸟》中,“文中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但又为什么‘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从第一段中读懂了什么?“真好”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对于珍珠鸟的喜欢还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既使学生感受到是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才得到了鸟儿的信赖,并在揣摩课文表达方式的同时,体会到文章的主旨: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需要彼此之间的信赖。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问题的支撑,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小学生的思维,而先解决问题后掌握学习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也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养成,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课堂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02):38-39.
[2] 孙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黑河教育,2018(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