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有机线索。因此,加强提问有效性研究,把握提问技巧,并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对践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技巧;原则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当前的课堂提问环节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予以积极应对。
一、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使学生的学充满快乐,提高效率,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仍存在诸多误区:
1.提问环节频繁: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甚至已经将“是不是”、“对不对”作为口头禅,教师在讲解时用上,只需要学生随声附和“是”、“对”即可。这样的提问,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这样的提问毫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2.教师缺乏引导:提问,自然而然地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并非如此,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课堂提出问题,课后解决”等,总之提问的目的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3.不给学生思考空间: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只是把提问作为教学的一个表现形式,不注重提问的教学效果,往往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真正地提高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若提问不恰当,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因此,课堂提问的效果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去提问呢?
1.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能为学生引领思路,提供学习线索,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问要避免一味顺着课文的先后顺序一问一答,或者是从情节到情节,即缺乏内涵,又没有思维强度的提问。而应抓住课文的突破口、节骨眼或关键处来设计问题,增大思维容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要有层次性:语文课堂提问,应当有合理的程序。提问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教学《穷人》一文时,针对文尾空白,先介绍《穷人》尚未写完,而造成悬念,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激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再放飞学生思维,让他们想象一下桑娜一家在以后会怎样生活。接着让他们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风格,学习生动细腻的心理刻画、鲜明的对比等描绘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创作,人人都超出于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写作水平,这样层层掘进,可以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的连续思维。
3.提问要有关键性:语文课堂提问必须抓住关键,抓住关键时机和关键内容,同时注意问点的优化。问题的切入点要选课文中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处,而不能任意没点,随机发问。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可以先设计识字型的问题,从整体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一块肉后,它对乌鸦说了什么?狐狸用什么方法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如何看待狐狸?,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与能力,乌鸦发现自己被骗后,会想些什么呢?同时还要把握时间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大致了解以上问题,则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该文。
三、课堂提问把握的原则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小学阶段的课本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的备课,寻找给学生的设问,巧妙地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
1.激趣提问:教学初始阶段,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教材知识点,设计提问。比如说人教版五年级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为了使“亲人”更具可感性,设计“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亲人?他们對你怎样?”这样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在导入环节更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办法。2.矛盾提问: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揭示矛盾,挑起争议,才能进一步激发兴趣,使学生思得广,思得深,思得活,从而有效开动脑筋,增强思辨能力,发展智力。
3.分步式提问:教学中往往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是文章重点又是难点,教师要作周密准备,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思维起跳。
4.比较提问:运用比较,可以开启学生由此及彼的思维,培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横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的《牧童》这首古诗时,联系曾在一年级另一首描写放牛牧童的古诗《遇见》,要求学生们比较这两首古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哪里?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明了。
5.无疑而问:在课堂上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应变提问能力。提问,对于老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内存、蓄聚而发的外在表现。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凭借经验,钻研所学材料,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它,这就是“无疑而问”。比如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揭示课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自读后围绕内容提出问题,讨论“哪些问题跟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哪些问题表述比较准确?”这样经过分析筛选补充,学生基本上获得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恰当选择提问的形式,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桂铭.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J]《学周刊》 2019年6期
[2]姚寒雪.论小学语文中的提问教学[J].《神州》2019年8期
[3]白双全.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J].《语文课内外》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