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靖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兴趣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影响下,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往往存在着回避甚至抵触等心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加强监督管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语文学科的长远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兴趣教学的方法来促进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主要以识字、造句和写作这三方面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开展。教师要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变为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利武器,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然而,如何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深入研究并且探索的问题。
一、运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开展前了解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抓住小学生好动等心理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且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共同投入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文学科知识更加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课堂开展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春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真切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气息,让学生亲自体会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春游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春游的情况写一篇小作文,让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研究表明,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思维活跃性和思维发散性,课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小作文的形式进行学习巩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落实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的具体要求。
二、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互性交流,加强与学生的信息交互性,运用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通过对学生设问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相关知识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由浅到深地对问题进行思索,从而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给学生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探究。
例如,在学习《黄继光》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黄继光这篇文章中表现人物外表和动作的词句有哪些?”“这些词句能够表达黄继光怎样的心理?”这一类问题只要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就能够解答。随后教师可以增加问题的难度,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如:通过对《黄继光》这一篇文章的学习能学习到黄继光怎样的精神?这个问题不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堵住枪口?如果你是黄继光会怎么做?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更为顺畅。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教学的开展,还要注重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评价中找到学习自信,提升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给学生批语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能够让学生在批语中找到学习自信和学习动力。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具有竞争性的评价机制,例如完成作业且得分为“优”的同学获得一颗五角星,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优化學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后评价中,一句简单的评语或一句真诚的鼓励,都是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学科的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评价机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能够收获学习的快乐,体会到进步带来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王利国.以兴趣激发动力——浅析小学语文兴趣教学[J].学周刊,2018(24):134-135.
[2]张娜.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微[J].学周刊,2017(9):191-192.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汪墩乡七角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