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开展

2019-09-10 06:25彭立轩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游戏

彭立轩

小学数学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定义、公式等,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数学时面临较大的挑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往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弄懂题意,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受到心理上的打击。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活动的参与感,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某一知识点。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合理利用游戏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解答困惑,从而增强教学质量。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成为主流的教学目标。这种形式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不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至活动中。

寓教于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疑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情景,使其通过做游戏而了解数学知识,获得新的感悟。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并确保游戏的逻辑性与层次性,进而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使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游戏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

(一)直观性

游戏能够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定理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知识。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依靠单一的课本等教学材料进行讲解,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足只能将相关内容记住,这种记忆是表面的,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游戏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精神。

(二)循序性

数学知识的讲解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游戏的层次性能够保证数学探究逐渐深入,便于学生实现从单纯了解某一知识到在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转变。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及生活实际,确保游戏的难度适宜,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弄清含义相似的概念,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游戏导入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尽管这一环节占据的时间较短,但直接关乎上课质量。只有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正式授课环节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全,在游戏方面的兴趣较大且活泼好动,因此在上课前状态难以及时调整良好。

为此,教师应设置趣味性强且与涵盖数学知识的游戏,将学生将精力集中于课堂中,便于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如,在教授“认位置”时,可以设置口令游戏,教师喊出相应的口令,学生据此做出动作。教师说:“向左迈一步,两手放胸前;向右迈一步,两手放身后;向前迈一步,左手摸嘴;向后退一步,右手摸头。”在游戏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前、后、左、右”的具体含义,并让其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内容。这一口令游戏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便于其尽快调整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快地理解课本知识。

(二)利用游戏探究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发现问题后,依靠自身所学知识以及他人帮助成功解决问题,并从中了解到新知识的过程,即数学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需主动思考,因此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深入,且对探究学习的热情较低。教育改革要求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改善课堂氛围,依据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能够使学生了解问题并分析得出解决方法,进而加深对某一知识的印象。

如,教授“千克与克”时,可以设置“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思考1千克的铁相比于1千克的棉花哪个更重。部分学生认为铁块沉所以支持铁块重;部分学生认为棉花比铁块多一大块所以支持棉花重;部分学生认为两者一样重。由于学生间的观点存在差异,因此其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以说服对方,并且产生对正确答案的好奇心。在其具备求知欲望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实际探究。学生利用秤进行比较,发现上述两者一样重。通过这种游戏学生对背后的数学知识有较大兴趣,并会主动参与至课堂讨论环节,进而真正掌握相关概念。

(三)利用游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学重难点的讲授

在教学大纲中对知识有一定划分,教学重难点则是一节课中的核心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均能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往往是抽象、难度较大的知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且会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提前熟悉这部分内容,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如,“有余数的乘法”这一课的内容与之前教学知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提升了学生掌握该知识的难度,甚至可能会造成概念及方法上的混淆。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分糖果”的游戏,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方法。学生是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该游戏,且不同小组的人数相同。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不同数目的糖果,5个小组获得的糖果数量分别为:2块、3块、4块、5块、6块。之后小组内部平均分配糖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发现问题:部分小组分完糖果后有剩余;部分小组每个人获得一样的糖果后没有剩余。这一游戏使学生接触到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对其而言不再抽象,便于其理解掌握,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四)利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添课后练习的趣味性

对小学数学而言,课堂中需要一定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巩固并应用新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其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然而,一些数学练习属于单纯的计算题,学生利用公式便可求解,不具备趣味性,因此这种联系一旦增多便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打击其学习积极性,造成其在做练习时态度不认真,最终失去了練习的作用,反而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避免布置大量的枯燥练习,而是选择创新练习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练习在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方面的作用。在将游戏应用于练习中可提升学生的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达到复习的效果。

如,教授“元角分”后,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游戏,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的具体含义。游戏中教师作为一个购物商场,包含生活用品、学习工具、玩具等5个柜台,每个柜台均有一个学生担任售货员的身份。其余同学均分为5组,每组的活动经费均为20元,之后各组去不同柜台购物。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元、角、分的认识,而且帮助其练习使用人民币。选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避免陷入重复训练,保持其学习的热情。

(五)利用游戏检查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在完成某一数学知识的讲解后,教师需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存在的疑惑以及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如,讲授“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快速识别人民币”的游戏,教师在桌子上放置不同面值(包括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的人民币,并从中随机抽取让学生识别,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不断抽取与识别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样的一个小游戏,不仅能够有效判断出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游戏元素引入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实践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其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氛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转变教学模式,在知识导入环节、新知讲解环节、课后巩固环节等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作用,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游戏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