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
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要运用作为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教师重视且难以突破的问题之一,高中阶段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遇到阻碍,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存在差距。本文深刻分析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中作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思维能力培养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在以往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导致学生在作文中难以理顺文章结构,不利于其写作水平提高。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针对文章的字词、句式、篇章等进行讲解和分析,但是过分详细的讲解会导致学生思维难以得到训练,使学生的文章过于空洞,缺乏可读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平衡好语言知识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活跃,进而创新作文内容。
(二)学生写作模式固化
现阶段,高中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写作模式固化的现象,甚至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写作风格,文章内容可读性不强,逻辑经不起推敲。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时,常常围绕考试重难点进行展开,强调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从而提升作文分数。因此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模式也就愈加相似,结构简单直接,常常显现出单调乏味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作文分数,往往会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知识联系来丰富词汇积累,或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仿写,掌握某种“标准”的文章结构。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较为迅速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但是并不能有效提升其作文水平,甚至导致学生形成写作惯性,限制其作文思维的灵活度。
(三)学生作文表达空洞
文章是表达情感、观点的重要途径,现阶段高中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表述空洞的现象,没有确切的文章主题与中心思想,情感表达也有所欠缺,难以激发读者共鸣,文章思想渗透不够。丰富学生的文章情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作文中,进一步丰富文章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掌握丰富作文情感的方法,导致文章表达空洞。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过分注重写作技巧指导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作文成绩提升,于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写作技巧及理论方面。例如,高中阶段的作文课程,往往是教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中又要如何过渡,以写作技巧的传授为教学主要内容,将写作变成了程序化的作业,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写作的意义。写作技巧与相关理论应该是锦上添花的的东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反而成为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只能宽泛地掌握写作技巧,其作文水平依然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缺乏写作兴趣是阻碍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由于作文体裁有所限制,学生常常难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作出来的文章也缺乏灵魂,甚至由于学生的消极对待,文章语言也会不通顺,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另一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导致其对事物缺乏语言表达能力,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写作兴趣,甚至对写作产生抗拒心理。
(三)高中作文教学缺乏科学体系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教师由浅入深、系统化地进行引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逐步提高其写作水平。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体系,教师对课标要求理解也不够深刻,难以结合语文素质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作文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三、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展现创造性的作文思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词汇、句式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合理的词汇搭配,恰当使用语言修辞手法,确保行文的流畅。教师还要通过阅读教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汇、句式进行掌握,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演讲稿的行文特点,从文章结构、用词、框架等多方面,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方式,促使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提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稿试笔,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一篇优质的作文,需要以学生的构思能力为基础,确保作文的逻辑连贯,语句通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经验,丰富写作素材,为文章的构思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合理运用范文,对范文的结构、行文规律进行把握,分析范文的特点,为作文提供良好的参考。当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文章之后,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发挥空间,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构思文章。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跳脱出以往的作文思维定式,从作文内容、作文结构、作文切入点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构思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行文特点、词汇运用等角度着手,充分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有所突破。
(三)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句子、词汇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语言基础,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调字词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挑细选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好教材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提升语言能力。另外,课外阅读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文章的阅读,丰富语文知识,掌握优美灵活的语文字词,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些字词、句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最后,工具性是语文科学特点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积累日常的词汇,进一步观察语言运用的语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文章中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能够有效引发读者的共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文章中,通过观察生活、学习环境,通过实践体验,深入感悟生活细节,将个人经历与作文内容结合起来,丰富作文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收获感悟,进而丰富学生的个人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感悟融入作文中,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例如,在练习写作有关“家园”的文章时,很多学生对“家园”理解仅限于环境,没有具体的情感依托,导致文章立意较为肤浅,文章空泛没有实际意义。在进行写作之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往当地的人文景点进行探索,挖掘“家园”中的人文、情感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丰富作文的情感。
四、结语
作文在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上就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然而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逻辑,为流畅表达奠定基础。针对现阶段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一一高考作文指导”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2213)。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