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妍
有这么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一位大婶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秤盘,卖家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婶说:“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卖家说:“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婶注意秤时,只见她从容地掏出了7角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自如地走了。结局出人意料,让你不禁哑然:这么简单的道理,卖家当初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在课堂上,教师不往往也着了这样的道吗?面对课堂上充满“敬畏”之情的学生,面对课室里对提问不响应的现象,有没有换位思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的教学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大会上指出:“思政课堂要具有亲和力。”《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高年级的思政课,要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滋有味,教师不妨像上面的小故事一樣,逆转思维方式,做课堂上的倾听者:倾听学生学习的声音,以学生的心声为指引,帮助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从内心悦纳自己的收获,在成长中实现素养的提升。
一、融入主题活动,让课堂成为自由驰骋的草原
教师在课堂向学生呈现新信息,学生要对这些新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才能转化为属于他自己的认知。以往新知识的呈现方式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最常用的就是阅读课文内容了。你知道学生喜欢用怎样的方式打开课文吗?
“老师,你玩‘撕名牌’吗?”记得有学生曾经这样问我。“不了,我跑不动。”我不解地看着孩子身上贴有名牌的小背心,“这样撕来撕去,有意思吗?”“我就喜欢把别人的名牌撕下来的感觉,多好玩啊!”看着他们活蹦乱跳地跑开,我不禁感叹:“如果在课堂上他们也表现得像现在这样活泼……”
就是那一次与孩子们外出集体活动时的偶发灵感,让我有了把“撕名牌”植入品德课堂的想法。在《我的朋友遍天下》一课中,我以“奔跑吧,同学们!”为主题,制定了课堂上的问答规则:每人身上都有一张名牌,只要争取到发言资格并完成要求,都可以去邻组撕掉一张名牌。问答包括必答、抢答、补答,甚至设疑质疑。曾经人人惶恐的“问题”成为课堂上的“香饽饽”,为了成功拿下围绕课文内容设置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愿意错过课本文字、插图里面的每一道信息,力求回答完整周到;为了抢答、补答,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注意课堂的动态,力求一击即中……表面上,他们为了争得一张小小的名牌而努力,实际上,他们已经自主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表达成为内需,交流再没有障碍,思考、发言、再思考、再发言……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充,课堂仿若欣欣向荣的大草原。
课堂上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同学们,奔跑吧!”主题活动取材于孩子们热衷的“撕名牌”游戏活动。把主题活动的开展与课文内容的认知结合起来,“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原本他们并不熟悉的名词,因为活动的推进变得亲切无比——谁不懂谁就输了。当课文内容以主题游戏为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述者和领导者,在学生的主动索求中,知识成了他们开凿前路不断攀登的工具。
主题活动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学生的动机容易被激活,交流意识也会增强,教师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课堂、调整课堂节奏。在学生的带动下,课堂就像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驰骋的大草原,充满“牧式沟通”的氛围。
二、设置多元指向的情景交流,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思考
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行动。资料搜集得再多,也只能让学生停留在认知层面,只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才能让他们有实践智慧、完善自我的机会。一般的提问,并不能引起学生太多的积极性。假如你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情景,就能轻易地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了吗?
在《我的朋友遍天下》一课中,有一张《中国建交情况》的地图,除了让学生了解外交数据以外,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读图能力。为此,我把这一学习任务转变为填表探究活动,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共同提炼读图信息:根据地图上获得的数据,统计一下中国的“朋友圈”有多少好友,并且根据统计结果,对于中国目前的建交情况你有什么感觉或看法,请用一个词语形容。
没有亲眼目睹他们的讨论,也许你猜不出现场的气氛多么有趣。他们有的对七大洲的分布了解得并不全面,在那里乱指一通;有的在一旁俨然指点江山的样子,收获了同伴敬佩的目光……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他们的手指划过七大洲四大洋,辽阔的幅员伴着一个个数字的产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形容词语也概括得相当精彩,如“数不胜数”“和平友好”“心心相连”等。可以看出,他们从数目上也发现了这代表着的是怎样的外交地位。果然是实践出真知,指向观察、指向思维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信息平等对话,与同学合作探究,从初步认知,到重新发现,到互相启发,人的情感、思维、心灵始终活跃在学习活动中。
只是数据,学生的体验还是比较单薄的。我国在国际舞台举足轻重的地位,还需要用更多的事实来说明。课前,我指引孩子从不容的方面关注习近平主席出访的动态。课堂上,我把这个交流环节命名为“时事面对面”,由三位伶牙俐齿的“小外交家”负责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大家交流搜集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介绍资料、互相提问、时事评论,只要有发言,都可以得到一张“小外交家”的名牌。教师则穿梭于三个小组中,激励积极发言的同学,营造和谐的气氛;指引他们交流的方向,让舆论产生升腾的能量;协助“小外交家”组织活动,让活动更为有效、有序。
如果由教师一个接一个地抛出问题,尽管层层递进、场面热烈,也会削弱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的权利。一旦教师不再滔滔不绝,只是出现在关键处的串联者,你会发现指向表达能力提升的交流活动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也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作为观察者,你可以以情境中一员的姿态引导大家多元思考,也可以帮助弱势的个体适应小组活动,让他们获得互助提升、自我突破。课堂是在我对学生的访谈中结束的,每一个组经由“小外交家”推荐的受访者在我有针对性的“采访”中积极地响应着:“看到他们热烈地欢迎我们,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我们需要朋友,国家也需要朋友。习大大在出访的时候获得了尊重,也建立了彼此的友谊,我也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人”“情境为助,教师为引”,当每一位学生都无拘无束地打开心扉和思维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意味着他们对内容的理、对情感的体悟在逐渐发酵,课堂上的思考、交流、创造正促使孩子身上发生可喜的改变。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激励。“牧式沟通”方式以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感悟,让课堂的学习活动变得亲切和谐,每一个奇思妙想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教师的放手与引导下组成一曲优美的旋律,唤醒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激励他们朝着通往健全人格的道路前进。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