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罗顺腾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运用数学学科的观点、思维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数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数学思维和关键的数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中落实核心素养呢?
构建导入场景。例如,在讲授“找次品”的内容时,上课开始就播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视频来导入场景,视频使学生的听觉、视觉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增强了学习兴趣,并渗透了思想教育。
构建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深度参与的前提,好的问题情境应与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获得不同水平的理解,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或争论。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构建问题场景:“熊大和熊二去买雪糕,熊大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熊二买了圆锥形的雪糕,你能帮它们算算谁买的雪糕的体积大吗?”问题场景改变了传统的问题呈现方式,从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入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不成熟,属于初级学习阶段。因此必须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进行细化。
重视学生“数字感”的养成。例如,在“厘米和分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用的解决问题的话题,并要求学生测量杯子、桌子、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估计物品的实际厘米长度。然后傳授学生“1分米等于10厘米”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测量桌子、凳子、书的长度,并以分米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对厘米和分米有直观的感知,并能根据测量的物体数量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经过测量实践后,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填空练习:铅笔盒的长度为()分米=()厘米,书桌的长度为()厘米=()分米。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长度测量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同时掌握分米和厘米的换算,并能够熟练地将其运用到练习中。
重视“图形”这一数学表达形式的强化。数学中数量、空间、大小等的关系可以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便于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问题。例如,问题:“甲和乙同时从相距100公里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a每小时走6公里b每小时走4公里。a带着一只狗出发了,它每小时跑10公里。当狗遇到b时,它转身向a跑去,当它遇到a时,它向b跑去,直到两人相遇。这条狗跑了多少公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受小学生不成熟}向逻辑思维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退缩,按照正常的解决思路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解决问题,并用图形表达题中的情况。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括号”的概念时,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因此可以先提出问题:12×4+12×6。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不同的公式解法,继而引出“小括号”的概念。学生将“小括号”应用到公式中,先计算(4+6),然后×12,发现结果是正确的,论证了“小括号”的可行性。学生在多次自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当满足12×(4+6)公式时,还可以关联乘法分布规律来拆分公式,灵活处理不同的数学问题。
注重学生间的分享和交流。例如,在“小括号”的知识教学中,老师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红有90本课外书籍。给自己留下30本书后,她把剩下的书给了山区的5个孩子,并问每个孩子有多少本书?”在计算问题时,将学生分成4至6个小组并提问:你需要用“小括号”来解决问题吗?经过充分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他们需要先计算90-30,然后除以5,并用“小括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使用“小括号”,那么先计算30除以5不符合主题的要求。
(作者单位: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