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最大动能。大学生作为我国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生力军,应当永立于时代的潮头,敢打敢拼,能闯会创,在创新创业当中锤炼意志,将自己的青春与伟大的中国梦连接起来。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将人才的培养与校企结合、科研创新等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其创新创业的教育发展路径则是本文需要探讨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体系与互联网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力量。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便具备相对较好的创新创业的条件,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民办院校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主体,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有效提升民办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是本文的题中之义。
一、“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心的形势,它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的创造性的实践结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互联网的相关产业,数字媒体、各种终端以及媒体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广泛的应用,这必将为民办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无疑也给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大学生创业的空间也势必增大,能够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创业形势。再次,随着“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不仅使民办高校要改革课程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也要同时变革期教育手段与人才的培养体系。最后,“互联网+”的深入应用,能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起更多的桥梁,为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创造新的契机与方式。
二、“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在民办高校当中,创新创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目前虽然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都已经在课程体系当中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的表现就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匮乏,课程质量不高,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别相对单一,资源比较少。
(二)民办高校在教育理念层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很多民办高校还没有意识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重视去应用网络平台,不懂得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开展教育,对舆论的引导与宣传不够到位。很多的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处于比较传统和初级的阶段,对创新创业持消极的态度,再加上学校的宣传不到位,从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体系脱节
在创新创业的教育当中,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传统的课程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形成合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从目前来看,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上的学科教育是相互脱节的,从而致使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处于模糊与矛盾当中,很多民办高校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创业大赛等等,曲解与误会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导致学生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离自己比较遥远,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即使有部分学生参与了创新创业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相关含有技术性质的指导,创业活动往往在遇到了一些挫折后就戛然而止了。这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让有心参与的学生经历挫折而灰心丧气,从而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的环境。
三、“互联网+”之下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应当重视政府的作用,通过与政府的沟通,获得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可以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打造新型的校园网络载体,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增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切实的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创建多元化创新课程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高校首先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实现真正的学分体系与教学体系相结合,突出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特色,改革民办高校的课程模式,借鉴国内外相关的优秀的典型实践案例,并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情况,编写具有高校本身特色的创新创业的教材。另外,民办高校应当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后,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手段,积极革新教育手段,实现网络技术与课程的完美结合,构建出合理、完善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帮扶体系
民办高校的相关创业孵化园、孵化平台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实践平台,高校要重视对其的利用,不断扩展学生的创业空间,构建完善的协同空间与体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获得保障。高校应当为有创新创业欲望的大学生,设置相关的设施场地与管理服务,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指导,让大学生的创业成果能够最大概率的实现转化,将高校的人才培育与大学生的创业结合起来,打造真正能够实现的创业教育生态圈。
【基金项目】潍坊科技学院2018年度校级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RWZD02)。
参考文献
[1]雷瑞芳.“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纳税,2018(5):236-237.
[2]于淑萍.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数码世界,2017:251.
[3]王硕.基于“互联网+”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纳税,2018(7):236-237.
作者简介:慈建华(1979.1—),女,汉族,山东寿光人,硕士,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