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摘要:初中历史的学校对初中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初中文综考试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兴趣不够高、教师教学和实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关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学习;教学方法
一、初中歷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对历史课存在抵触心里。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的学习,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不够高。初中阶段的历史刚开始会涉及到古代史的历史知识,由于这些历史知识离当下的学生时代比较久远,跟学生的实际接触比较少,同时在历史学习中很多知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的学习完成了一定的阻碍。比如在学习甲骨文、夏、商、周等朝代知识时,对大禹治水、禅让制等内容理解不够好,大禹治水的意义是什么?禅让制是什么?和之前的世袭制有什么区别?对当时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对以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这些疑问是困扰在学生心中的问题,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了阻碍,如果弄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抵触心里。
2、历史教学和实际的结合较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
历史缺乏和实际的联系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问题之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以为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复述一遍,画画重点,让学生做做笔记就完事儿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将课本中内容串讲一遍,甚至按照语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每个人读一段,然后对重点知识勾画一下,比如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物重点画一下,然后对《新青年》杂志创办时间地点等相关重点画一下,最后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重点讲解一下,这节课就算结束了。其实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深远,教师需要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让学习的知识点变得活起来,结合实际内容,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二、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解决方法研究
1、教师多结合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的教学不是扁平的不应该是枯燥的,历史的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应该给人启发的。历史的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之中,更应该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将看似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比如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节课时,在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还要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们理解历史的过程和背景。比如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开国大典》,在课堂上对当时的历史情节进行再现,感受当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激动以及当初建国条件的艰苦,或者播放电影《建国大业》的片段,利用电影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学习。通过利用各种影像资料、电影作品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的教学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教学,历史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且充满着各种的联系。比如时间上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人物上的联系、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构成了整个历史学习的脉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渐地帮学生把这些联系梳理清楚,给学生留下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历史的教学需要结合现实实际,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以史为鉴,让学生们知道我们中华文明从哪里走来的,我们新中国是怎么走来的,我们的生活是怎么一步步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每年的反法西斯纪念日是怎么来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怎么来的,当年领导人在西柏坡是怎么个情况等等,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我们当下的文物、纪念馆等当下存在的历史进行教学,加强当下生活同历史事件的联系,结合我们当下生活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对历史课存在抵触心里、历史教学和实际的结合较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准确等问题进行了分体,并针对性提出了教师多结合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等解决方法,对初中历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雍小荣,汪照洋.研读课程标准、重识教材价值——参加初中历史学科“研课标、说教材”全县竞赛活动感悟[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34-35.
[2] 陈甜.基于初中历史课堂观察的几点思考——以周佳“洋务运动”一课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9(10):166-167.
[3] 李淑娟.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33.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