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有效性策略

2019-09-10 07:22唐小英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主观题课程标准主体

唐小英

新课标下的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过去的“背多分”时代一去不复返,高考真正进入“高铁”时代。面对这个改变,我们的学生很难适应。尤其是高考中的第38、39、40三道主观题,是近年高考中湖南省考生的硬伤。面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调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以下结合一轮复习主观题的备考经验,探讨一些解答政治主观题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扣准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纲领,也是我们备考的指导性文件,所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就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在此基础上把每一个考点落实到教材当中,明确每一课考什么,再结合近几年涉及到本课的高考试题研究,本课历年考了些什么考点,以什么题型考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考到,综合以上的情况来确定本课要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能打收条,做到准确把握一轮复习的教学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把握复习方向,少走弯路,一考点一得。

二、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熟记理解教材及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

万仗高楼平地起,必须对教材心中有数,在答题时才能迅速地联系教材,使用教材学科的语言。指导学生运用语文学议论文的方法去研读教材的结构,特别注重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如一级语言(课题、框题)、二级语言(目题)、三级语言(段落,尤其是段落中心句),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也就是采用把握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的方法來研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知识结构,以领会教材的意图,这样做很有利于把握主观题的设问,有利于快速定位和更全面地答题。例如,2017年课标Ⅰ卷40题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审设问可知,要求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就要定位到教材知识中,明确这个知识点处于教材《生活与哲学》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中的第二框题的内容即一级语言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找准二级语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三级语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合材料,扣准主题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得出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②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三、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材料能力及答题的能力

学生在做主观题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审题和分析材料。可谓“望主观题生畏”和“望材料生畏”,拿着主观题无从下手。于是我多用高考中的38题来训练,因为38题的材料字字是金,要求把握好每句话,是最好的例题。所以指导学生分步进行:第一步审好题:1、审范围,题目中涉及到哪个模块的知识,是大范围、中范围还是小范围;2、审设问,问题涉及到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角度不能错;3、审主体和审分数,问题中涉及到公民、政府、党还是其他的主体;4、审中心问题,问题涉及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审材料。第二步审材料:1、把握材料的逻辑结构,找出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材料意思。2、在材料中学会找主体,然后运用最简单的主谓宾句型找主体的行为,运用思维导图画出材料的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第三步联系教材,组织答案,把材料、设问与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筛选并组织答案。高考主观题的答案还具有“三部曲”的特点,即三分之一的答案来自于教材知识点、三分之一的答案是依据材料分析得出的、三分之一的答案是依据材料和教材推理得出。所以今后的主观题难度更大,教材上没有的还要根据材料做出推理得出答案。当然刚开始非常难,所以鼓励学生先个体探索,然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在此基础上,逐步地指导学生掌握并练习各种类型的主观题,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关注时政、关注生活和社会,加强思维逻辑的拓展能力

新课标高考试题本着新课程标准的“三贴近”原则,迎着热点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以国内外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和搜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把国家大事引入课堂教学中,共同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主观题的38题的材料就是以时政为背景,如2015年新课标1卷第38题就来源于时政的《预算法》,而其答案的第一、二个要点就来源于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所以学生如果不多关注的话得分非常之低。因此要求学生不仅多关注,更应该研究重要的时政,茶余饭后要把时政作为交流的主要部分之一。有些主观题中隐含着思维逻辑关系,以2018 年新课标Ⅱ卷第 38 题第( 2) 问为例,这是一道分析“企业税负降低——财政收入增长”因果 关系的论述型主观题,考查学生运用合理的思维逻辑论证问题的能力。设问隐含的思维关系是降税减负——企业得益——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学生可以根据设问本身提示的因果推理关系,确定答题逻辑为基于推理的“思维”逻辑,即结合材料和运用学科知识,基于“降税减负”“企业得益”“税收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四者之间的思维逻辑分析。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训练可帮助学生解答主观题。

在一轮复习的主观题的备考中,不仅要多关注和研究近几年来高考考试的趋势,还要在备考中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加强对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经过一定量的练习,相信会有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主观题课程标准主体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