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和音乐助力小学古诗教学

2019-09-10 07:22鲁智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签古诗绘画

鲁智娟

诗与绘画、诗与音乐有着相通之处,亦有区别之处。相通之处在于,诗与画都通过形象来表达情趣,诗与乐都通过声音来表达情趣;区别之处在于三者所用的符号不同,绘画以线条和色彩为符号,音乐以声音为符号,诗歌主要以语言为符号。但毋庸置疑,三者最为相通相近,可称为姐妹艺术。古诗教学中,三者自然应该首先考虑相互融合,即通过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感受、想象思维的发展。

一、绘画助力

绘画和语文的学习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都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手段,促使学生将古诗中包含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目的。

1.巧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事物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具有概括性、可识性、示意性等特点。它的概括性、示意性特点,与诗歌的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巧妙借助简笔画,将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精简地勾勒出来,就能让学生对文字背后的事物及意境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学习《咏鹅》时,笔者就通过鹅的简笔画,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写作顺序。《咏鹅》是天才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相传为诗人七岁时所作,不要看作者年龄小,但是这首诗写得却很精妙。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者写鹅时是有明晰的顺序的:首先,先听觉(鹅的叫声),后视觉(鹅的形体及动作);其次,写视觉时又是由上及下的:“曲项向天歌”是鹅的脖子及鸣叫,“白毛浮绿水”是鹅的身子及所处状态,“红掌拨清波”是鹅的脚掌及动作。为了让学生走进这首古诗,除了创设情境、视频演示等手段让学生了解鹅的外形、习性外,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指导”教师作鹅的简笔画,问学生应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再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故意把鹅的脖子画得像鸵鸟似的,脚掌画成鸡爪的样子,让学生来纠正。这样的画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顺序。

2.通过绘画创作促进学生理解古诗

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有时虽然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在脑海中复现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意境,但却受制于认知水平,无法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此时,若是采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促进其言语表达的发展。

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笔者就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作画的过程,逐步促进学生理解诗所描绘的意境以及传递的情感。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首诗来画一幅画。请同学们说说可以画哪些美景呢。

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在作画时我们应该突出这些美景的什么特点呢?

(生思考、交流。)

师:“寒山”应该画成什么样子?

生: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大树的颜色变得更深。

师:“石径”你会画成什么样的?你从哪个字理解出来的?

生:从“斜”字看出石径要画得弯弯曲曲。

师:从“人家”你会想到画哪些事物呢?

生:房子、池塘、庄稼、小朋友……

师:石径弯弯曲曲,白云悠闲地飘在天空,稀疏的几处房屋,远处的山上有黄有绿……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读读这两句诗,期待你们的朗读能把我带进诗中的美景。

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枫叶那经霜不凋、遇寒更盛的生命力。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根据这首诗可以画哪些景,突出景物的何种特点。除此以外,我们在作画时还要注意各种景物的远近高低搭配。那么,这些景中哪些是远景,哪些是近景呢?

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远景,要画小些;枫林、霜叶是近景,要画大些。

(生作画,师巡视指导。)

3.通过制作书签激发学生的

理解

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笔者拿出事先制作好的书签(其他诗歌)展示给学生,学生都被这种新颖的绘画形式所吸引。笔者趁热打铁,提出让学生以《登鹳雀楼》为内容制作一张书签,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制作前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是横幅的书签还是竖幅的书签?为什么?2.准备画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开始制作书签。制作好后,让学生说说准备把书签送给谁。这样的绘画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并且将古诗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变得更加有意义。

此外,笔者在古诗教学中还尝试了将古诗与连环画、石头画、树叶贴画等相结合,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音乐助力

音乐,是由有节律而丰富不同的声音派生而成,其最本质的作用是通过感知天地人而抒发人内心的感受或者情志。诗歌虽然是用文字符号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志,但文字通过口头表达出来就是声音,从这一点上来说,诗歌也是声音的艺术,最讲究节奏和音律。在古代,音乐和诗歌本就为一体。因而在教学古典诗歌时,借助音乐手段,有时会帮助学生越过抽象的文字符号,直达诗人内心的声音。

1.运用音乐创设导入情境

在古诗教学的课堂伊始,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音乐或者歌曲导入古诗的学习。比如,学习《游子吟》,在导入环节,就设置了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学习情境的环节:

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认真听,想一想: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在这音乐声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儿女的心房,母愛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风吹雨打的磨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讴歌、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

在动听的歌声中,学生似乎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了妈妈平日里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心底最柔软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为古诗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音乐创造情绪氛围

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笔者通过反复甄选,选用了一首空灵的音乐《空》创设诵读情境。音乐声中,阵阵水声似乎从诗人的船边传来,声声乌鸦啼鸣从空中传来,幽怨优美的古筝配上小提琴的演奏,一下子把听者带到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仿佛来到了当年张继停泊的水边,看到了月落、江枫、渔火、霜满天,听到了哀怨的乌啼、悠远的寒山寺的钟声。再配上教师情境描述:水汽弥漫,一切都渐渐消失,先是月亮不见了,(擦去板书“月落”),乌啼也听不到了,(擦去板书“乌啼”)……最后只留下“愁眠”。在这样的音乐情境里,诗的朗读不再需要教师指导,在音乐所创设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声情并茂地读出了诗歌的味道。

3.利用音乐表达古诗

诗歌讲究对仗和声律,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古人吟诗,其实就是根据一定的音韵填写歌词。也就是说,音乐教学和古诗教学也可以是融为一体的。

如教学《咏柳》最后的环节时,笔者邀请音乐教师走入课堂,用黄梅调来教唱这首咏柳。咏柳这首诗的意境和这首稍欢快的调子完全融合,诗的起承转合正好由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呈现出来。课堂上由朗诵、吟诵再到歌唱、表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感触。

最后想说的是,这里的绘画和音乐不讲究专业性,只要有些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和技巧就可以。当然,如果能够将古诗的学习与专业的绘画和音乐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加尝试将不同学科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第五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书签古诗绘画
透明书签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十一月书签
贰月书签
四叶草书签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