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思考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实际或学生容易忽视的生活细节导入新课,创设出自然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领悟出文本淡淡却又浓郁的真情。
关键词:课堂导入 生活化 情感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中,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语文学科是一门治愈性的学科,它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以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素材和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其中的教学活动以教学设计为重,在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后,教学过程则以导入为先,可见,导入在课堂展现中充当吸取学生注意力,激发上课兴趣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教学习作中一直强调表达真情实感,情从哪里来?生活是学生最好的源泉,在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我认为生活化导入是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中之一,更能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契合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
一、导入以生活画面打动读者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
莫怀戚的《散步》是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不少名师有独特的导入,我并不否认其优异性,但是如果把它放入常态课中,如何理解父母辈的责任以及渗透其中的亲情,除了解读文本之外,开头可进行一些思考:
(1)以情带情。晚饭后,有些家庭习惯一家子到外面走几圈,散个步,谈个心,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人去田野散个心,领略一下田园的风光。以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经历来唤起学生对于亲情的感知,温习那亲情的温度,并通过这导入初步了解人物、背景,以怎样的田园风光,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找答案的方式深读文本,同时有利于通过文本回味自身的散步之情,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以画悟情。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让你感动的瞬间,让学生观察这张图片的瞬时感受,揣测尽可能多的故事情节,并将这些瞬间与同学们分享,就以《散步》为例,我校某位教师每天傍晚带着自己的婆婆和儿子去小道散步,一路上说说笑笑,场面十分温馨,我一时心动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将这张照片在上《散步》前与学生分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关系,学生更踊跃地举手回答,也能更认真地解读文本,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生活化解读文本,也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经验。
(3)以实传情。采用访问的形式,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和谁散步,去哪里散步,为什么散步?从学生的回答中有意识转换角色,如果现在你是一家之主,你又是怎么选择的?多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家中的地位和职责,从心理上对父辈的可能选择做一个初步的预设,更好地理解文章歧路的设计以及背上的是整个世界的深层内涵。
二、导入以现实需求贴近主题
例如:《世说新语》是初中生必读书目的其中一本,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现,课内已选有两则小故事,简单却又深刻,但若是指导学生进行整本课外文言文《世说新语》解读,那学生的抵触心理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堂的导入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做了以下思考:
(1)以物为实。《世说新语(两则)》第一则中涉及“白雪纷纷何所似?”评点两位儿童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以及“未若柳絮因风起”,由于盐和柳絮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就近取物,导入可将柳絮以及盐用撒盐和飘柳絮方式在课堂中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事物的美态,也有利于学生自己的独特创新,得出自己心中的“何所似”。
(2)以人为鉴。同学们,我想你们都看到了,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呵呵,刚才老师在下课的时候结识了几个朋友,例如某某同学,我的这位朋友有着坚毅的下巴,灵活的大眼睛,胖嘟嘟的笑脸,不禁让我想到之前课文中出现的两位天才儿童----陈元方和谢道韫,这两位其实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吧,请你来介绍一下,那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朋友,大家乐意吗?初一的学生正处于矛盾的年龄段,不想成长却又不得不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需要人生方向的指导,但是若以道理的形式的呈现,学生不乐意接受,本能排斥,但却乐于从其他同龄人身上借鉴,所以以找朋友的方式导入,初步打破学生的抵触心理。
(3)以事明理。班级中除了日常教学外,还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其中不免存在学生之间的“诚信”“懂礼”等矛盾,所以在设计导入时,可将生活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设计进导入中,缩短学生对文本的现实距离,同时在引导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人物双方的责任,明辨事理,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真正做到生活化教学。
三、导入以创设情境开启文本
不管是哪种生活化导入的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生活化的片段或是情节能关联学生的安全区域和提高学生自信心,从而缓解学生面对陌生文本的胆怯,从心理上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迸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文本与学生的面对面接触转化为学生与生活的直接接触,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面对文本,解读文本,重构自己的间接经验,实现学生自我的发展和成长。
(1)有话想说。人教版书本中设计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容,内容的设计直接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寻找春天的踪迹”,“背起行囊走四方”能直接导入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回想生活场景,打开他们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仅教师能将课堂引入生活,学生也可以将他们的生活带进课堂。例如在设计“背起行囊走四方”时,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特别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是你去过的地方,或者某个小说,电影中见过的地方。这样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有兴趣的,并且搜集来的资料也是带着他们生活经验的,有感情的。在课堂上,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导入,可促使学生的侃侃而谈。
(2)有话可说。新课标中表明:“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以及口语交际训练主题,在课堂上创设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情境,搭建学生展示生活平台。因此导入时需要注意切入口是否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创设的情境学生是否有积极参与的兴趣,要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创造一个丰富广阔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提高了口语交际学习的主动性。
(3)有话会“说”。教学中不单单设计教学内容,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将语言用文字表达,激励学生多写,因此在课堂导入中,以学生自己的作品作为导入的切口,以鼓励为主,将学生的亮点句子作为课堂的导入语,能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作激情。
总而言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是死书本。”生活化课堂导入是一种有效的課堂导入方式,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以及推广,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思考,道路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年10月
(2)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
(3)刘宏武主编:《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维臣:《经验学习的模式和开发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2月
(4)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
(5)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