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艳群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创设情境精心提问捕捉生成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问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由此看,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数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成就精彩的课堂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情境成了联系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童真童趣的情境,方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形成师生间的和谐互动,避免机械的“一言堂”。
在這个环节中,学生们很感兴趣,各个出谋划策,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较好的与组员进行了交流,最后小组汇报购买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间密切的联系,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精心提问,开启探究欲望
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提问,是教学有效互动的环节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合作的互动中应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要放下自己的权威,少重复学生的表达。教师以“指导者”代替“权威者”身份出现,把学生推到合作交流的前台,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展开有效互动。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剪一个等底的任意三角形为课堂活动做准备。还没合作呢就有学生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了,我先表扬了能说出公式的同学,说明她是预习了,然后我就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提问:你怎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的?学生说是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除以2。我随意拿出教具箱里的两个三角形来拼,不管我怎么换都拼不出平行四边形,问学生:陶老师也是拿两个三角形怎么就拼不出平行四边形呀?然后我让学生合作找出原因。学生兴趣盎然。在汇报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是:三条边都一样长的三角形,是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我把学生的说法进行点拨,三条边都一样长,形状一样其实就是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学生记忆深刻,在后面在判断题时没有学生因为两个底和高相等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三、捕捉生成,挖掘操作素材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敏感性,善于把一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胳膊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难。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研究。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用短尺一把一把接着量;又想到发明长长的尺子,还得发明软软的尺子。他们还设想这些尺子将用什么材料制作,能更好地测量物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
四、收放有度,提升合作效果
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学生合作探究时尽量给予学生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愉快。例如,在讨论互动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力促学生勤思多想、善问多问,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决不代替,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特别在解题互动时,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意见的自由,让其猜想和联想,鼓励有与众不同的疑问、想法;见解有偏差,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确定问题的归属意识,让学生自己解决,自我矫正。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辨析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老师没有立即裁决,而是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让学生明晰正误,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